北大慈济寺山门成留言墙
2013-06-18

北大慈济寺山门成留言墙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北青网

    临近高校游旺季,记者走访发现,诸如北京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也难逃“到此一游”。慈济寺山门遗址作为北大未名湖畔的重要景观被游客写满了留言,博雅塔、钟亭等其他景观也有多处留言。记者发现,这些留言很有特色,多数是高考考生的豪言壮语。也有考生亲戚朋友的寄语。他们用刻画的方式表达要自己或者亲人考进北大的心愿。对此,北大一些师生认为,游客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还有碍观瞻。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进北大是众多学子最大的心愿,如果能够在校园里设立一个留言区,说不定会成为北大的一个景点。

    未名湖畔写下“豪言壮语”

    昨天(06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在南岸有个小庙门,青瓦屋檐、红色外墙,正上方书有“重修慈济寺”五个字,与临湖轩对望,雕花的石拱门洞透出其厚重的历史感。但是隔着四五米的距离,记者就看见了外墙上的字迹。“北大,等我!”“我一定要考上北大!”“九年后,北大一定会有我的一张课桌”,这些用签字笔和中性笔写下的“豪言壮语”在慈济寺红色外墙和青色石砖上格外显眼。除了中文留言,外文字迹也并不鲜见。

    记者观察发现,留言中可辨认的最早日期为2010年3月,最近的则是用圆珠笔写在红色外墙上的“祝陈××三年之后到北大”,日期为今年6月15日。除了慈济寺,未名湖西岸钟亭的亭柱上也有不少留言。同样在未名湖景区的博雅塔和考古文博学院旁的校景亭则留言较少,但多为刻写,连博雅塔的护栏上也有刻写上去的留言和签名,只是时间相对久远,已经有些斑驳。两位北京的大学退休教师指着留言对记者说,游客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还有碍观瞻。

    暑期会有保安专门值守

    负责在未名湖巡逻的保安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分早、午、晚三班值守,早班和午班都是5个人,一个人在岗亭值守,另外4个人在岸边巡视,晚班是3个人。如果他们看到有人在景点刻字留言是一定会阻止的,但是因为景区太大他们也顾不过来。保安还告诉记者,每年暑假高校游旺季时,他们都会派专人在慈济寺和钟亭值守,防止游客的这种不文明行为。

    新闻内存

    景点留言日益“增多”

    5月24日,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微博上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和一段文字,立刻成为网络最热议题。在微博发出24小时之内,评论达11000多条,转发达到83000多条,而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

    5月26日,昨日,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照片,敦煌壁画上出现“二年立夏,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涂鸦。香港文汇报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现在单位没有这个人,并谴责了“宋寅”的行为。

    6月11日,武当山景区石壁一处连签6个名字的“到此一游”在网上传播,被网友们称为“最强到此一游”。14日,该事件当事人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叶村村民闫秋玲通过洛阳本地媒体公开道歉。

    6月13日,新华社以“罄竹难书”为标题,发表了一组端午节期间,游客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和合肥植物园的竹子上所刻文字的拼版照片,组成了一册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书”。

    能否设立专用“许愿墙”或“许愿树”

    有的游客提出建议说,考进北大是众多学子最大的心愿,北大如果能够专门在未名湖畔设立一个留言区,游客想要许愿或是签名,可以写在留言区内。在朝阳区工作的王女士认为,设专门的留言区是很有必要的,既满足了游客留念的举动又保护了建筑。来自厦门大学的马同学建议说,也可以在合适的地方设立一面“涂鸦墙”,让游客自由发挥,就和厦大的芙蓉隧道一样,说不定会变成北大的新景点。另有一名学生表示,校内设一棵许愿树也行,这样可以供来此游玩的学子许愿。

    从香港来北京旅游的钟先生则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北京大学是教育圣地,应该对学生而不是游客负责,留言区设立在未名湖畔会破坏其原有的古色古香的氛围。北京大学的刘同学也并不赞同,他对记者说,现代媒体提供了更有益的传播方式,设立专门的留言区会带来管理困难,如果设立的话最好征求一下全校师生的意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