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残疾小伙的奥运梦
2013年04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4月27日电 (成君)见到吉三春时,他正在青海省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长跑训练。原地跑,慢跑,加速跑,两只胳膊随着步伐的节奏前后摇摆,训练场上的他显得格外敏捷。
正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高原的阳光洒在他身上,耀眼的红色训练服已经湿透,古铜色的皮肤上,不时渗出汗水。
刚刚从福建省参赛回来的吉三春,是2013年全国残疾人青少年(25岁以下)田径锦标赛男子T45/46级1500米的冠军。“参赛回来后,我没有回家,直接开始了训练,因为我现在的目标是能在2016年举行的第15届巴西残疾人奥运会上获奖。”刚跑完一万米的吉三春说。
1992年,还在襁褓中的他被发现左胳膊是先天性肌肉萎缩。因家境贫寒,没有及时送至医院救治,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如今,左胳膊肌肉严重畸形且左手只有一个大拇指的吉三春被定为肢体残疾。
“从小我就被看做是残疾人,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残疾人,别人能做的我也全都会做。”吉三春说。
来到他的宿舍,在靠窗的床头柜上,放着半盒手工叠的纸星星,还有一些半成品放在盒子外。“这些叠了很长时间,用‘6’个手指叠,速度还是太慢了,我现在每天都坚持叠一些,等叠满一盒了就送给朋友。”吉三春说。
“家人和队友们都不止一次的笑我,说我看着一点也不像残疾人,倒是比身体正常的人还要正常。”说这话时,他倒是先乐了。
在聊天时,他开朗、机敏,偶尔还会讲些自己的笑话,逗得舍友们哈哈大笑。
2007年6月,家住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镇的吉三春以林川中学长跑第三名的成绩被选入青海省体校。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得到了体工队教练们的青睐。
“这个孩子一进入省体校,我就一直在关注他,虽然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训练。”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体部部长吴彦俭说。
如今,吉三春已是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随队训练的一名运动员,他每天都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进行专业训练,并逐渐开始参加各类全国比赛。
“我是一名运动员,我的梦想就是能参加奥运会,去更广阔的天地里闯一闯。”他说。
为了这个梦想,吉三春每天都要进行40公里左右的训练,为了更好地加强身体素质,在跑步训练结束后,还会去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很多次,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要去外面的训练场上跑几圈,好几次我都叫他回来休息,但他又偷偷跑出去。”吉三春的教练苏伟说。
虽然家离训练基地并不是很远,但吉三春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我爸爸在我15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家里只有生病的妈妈,虽然我很想家,但还是忍住回家的念头坚持训练,就是想让自己更出色。”说到这些,吉三春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2010年,吉三春被选送到国家队,并参加了那年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但成绩并不理想。“能入选国家队说明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我自己却没有把握住机会。这次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是为2016年举行的第15届巴西残疾人奥运会做准备,我一定要全力以赴,认真备战。”吉三春一脸信心。
他告诉记者,现在“跑步”两个字在他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田径锦标赛获得金牌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关心他的发展,但他不会因此而乱了脚步,只是全力以赴调整状态,认真比好每次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