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勿断了贫困生的前程
2007-07-04

网易新闻中心    2007-07-04    来源: 南方日报 - 南方报业(广州)

    直言----陈杰人

    中国学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让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国际国内,政府民间,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中国孩子。高考过后,社会上又发起了一阵资助热潮。可就是在这节骨眼上,作为中国主管教育工作的最高机构,教育部却唱起了反调。

    中国新闻社7月2日的消息说,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这位新闻发言人承认,学生非常贫困的现象“是真的,全国几百万、几千万大学生当中,这样的事可能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都不以为怪”;但他认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媒体,要以宣传主流、宣传国家政策为己任”。王先生代表教育部所说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白:媒体不要去报道那些贫困生需要呼吁资助才读得起书的事情,而是要把精力放到宣传国家政策上来。在我看来,宣传国家政策没错,但反对报道贫困生现象就是典型的讳疾忌医了。

    的确,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读得起书,国家将在今年秋天拨出154亿元奖学金和助学金,这能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但没有人会相信,光靠国家的资助,全中国所有的贫困学生都能读得起书。世界范围内的经验已经证明,在扶贫问题上,光靠政府的努力和资金扶持,难以解决全部的问题;相反,只有尽可能广泛地发动社会的力量,依靠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形成慈善潮流,贫困问题才能得到遏制和有效缓解。而要想广泛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学生,要想形成社会的慈善潮流,媒体对贫困现象的报道、对慈善精神的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过去数十年来,中国的扶贫事业特别是有关资助贫困学生的举措之所以取得了不少成绩,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发动密不可分。

    也许在教育部官员看来,国家已经有了这么好的资助政策,媒体再去报道贫困学生求助的现象,再为贫困学生呼吁帮助,会影响中国的形象,或者让更高级别的官员认为教育部无能,所以才不愿意看到这类报道的出现。如果事实如此,那就只能说明教育部官员为了自己的脸面和政绩,可以置贫困的学生于不顾。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少数贫困者在得到媒体的呼吁支持后,立即获得了很多的帮助,有的人甚至因此不正常致富,这又反过来会影响社会捐助的积极性和效能。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我认为都不构成反对媒体报道贫困现象、为贫困生求助的理由。对于讳疾忌医的官僚主义行为,我们理当坚决抵制,对于报道所可能产生的弊端和不公平,则需要通过制度修改来加以规范。

    现在的问题是,不管国家拨付了多少专项资金,所有贫困生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对于最近拨付的新专款,人们也只能是停留在观望阶段,这正如当年刚推出助学贷款时一样,一开始欢呼雀跃,最后却难以取得实效。现在,民众不会傻到把所有的救助希望全部寄托在新政策上。有一份实在的资助,那才是最可靠的,也是最可行的。不管教育部官员的表态出自何种原因,都使人感到粉饰太平的心态。如果真的让媒体在学生贫困问题上闭嘴,我敢肯定,那必然会断了很多贫困学生的前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