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明年试点取消以药补医
2012年11月13日 来源: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卫生局局长王贺胜透露,为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督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的要求,明年天津市将启动以取消“以药补医”为突破口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这一政策的逐步推进,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以药补医是指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将药品销售收入作为主要补偿途径的医疗服务补偿体制,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需要革除的机制性弊病。长期以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依赖以药补医维持运行发展,药品收入是医疗服务补偿的重要渠道。
王贺胜透露,深化医改首要的是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明年天津市将在县级医院启动取消“以药补医”试点,探索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建立政府投入新机制、医保支付新方式、医疗服务补偿新机制,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和医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控制不合理服务费用,加强服务考核和监管。在县级医院试点推行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记者李贤马庚申)
本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卫生局局长王贺胜在讨论报告时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下一阶段,天津市将大力推进社会办医进程,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预计到“十二五”末,社会办医机构床位数占全市床位总数的比例将达25%以上,力争达到三分之一。这一目标实现后将有效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大改善百姓的就医条件。
据介绍,目前坐落于南开区水上公园东路、设置病床50张的天津美津宜和妇儿医院已开诊试运行,坐落于和平区赤峰道、设置病床100张的天津新世纪儿童医院即将建成开业,天津捷希肿瘤医院、天津中慈医院、天津祥云皮肤病医院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天津妇儿医院、天津解放南路综合医院等项目正在积极酝酿。上述项目建成运营后,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布局与结构将更趋合理,在天津市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极化、服务模式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新体系和办医新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预约诊疗体系形成
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减半
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卫生局局长王贺胜透露,作为天津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市通过终端机、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现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预约诊疗体系,并基本覆盖全市各区县,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近一半,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据介绍,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问题,天津市积极推行形式多样的预约诊疗、错峰分时段诊疗和无假日门诊等措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6所三级医院和47所二级医院已全部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预约诊疗801.7万人次,占全市总门诊量的28%,患者就诊平均等候时间从53分钟缩短到30分钟以内。
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推行了“早开诊、晚闭诊、午连诊、夜急诊”的全天候应诊模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6所三级医院已全部开展无假日门诊,53所二级医院中51所医院按需开展无假日门诊,公休日门诊量639.3万人次,占全市总门诊量的22.1%,公休日开诊的科室占日常门诊开诊科室总量的84.1%。
天津市713万居民有电子健康档案
南开区王顶堤街复康花园的孙大妈近日突发心肌梗塞,经过及时抢救,转危为安。她激动地说:“健康档案记录着我的病史,医生诊断、抢救及时,否则我可能就没命了!”昨天,十八大代表、市卫生局局长王贺胜透露,截至目前,本市已为713.88万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有了电子档案为百姓提供系统性、协调性、连续性医疗服务就有了信息保障。
据介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居民家庭情况、健康体检情况等。它对居民健康状况及发展变化、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各项卫生服务的信息进行规范记录。建档后,医生可以根据上面的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居民的病史和就诊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目前,本市城市地区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61%,农村地区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55%。
乡镇卫生院明年全建“国医堂”
十八大代表、市卫生局局长王贺胜透露,下一阶段天津市将坚持卫生工作以农村为重点的方针,将“国医堂”建设由城区向农村地区拓展,明年全市涉农区县卫生院将全部建成“国医堂”,让中医诊疗服务更好惠及城乡居民。
据介绍,为支持“国医堂”建设,天津市财政设立了专项经费,两年来共投入450万元,各区县财政也已配套了近千万元资金。本市通过大力推进“国医堂”建设,使得社区医院实现了“两升两降”,即门诊人次数上升,医疗服务收入上升;人均医疗费用降低,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下降。截至目前,全市7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有“国医堂”,118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国医堂”,已占全市乡镇卫生院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