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家医院试点法人治理
2012年8月23日
医院理事到岗 零薪酬履职
试点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是市医院创新政府办医模式又一重要举措。昨天(8月22日),记者从市医管局获悉,目前,朝阳医院和友谊医院两家试点医院的理事会、执行院长均已到位工作。市医管局派驻的监事也将陆续到岗。无论理事还是监事都将“零薪酬”履行职责。
法人治理实行“三权分立”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提出,要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为此,市医院管理局已于7月5日、16日分别在朝阳医院、友谊医院正式成立理事会,运行至今一个多月。
所谓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其改革试点的本质特征就是医院决策、执行、监督三权运行的分工制衡。同时,三方权力又是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外部理事“零薪酬”履职
据了解,两家医院的内部理事均是由理事长、执行院长、职工代表、专家代表等组成,外部理事则由不同类型服务对象代表组成。两家医院的外部理事来自各个领域,有社区居民、有研究机构学者、有法律从业人员,也有新闻界人士。市医管局局长方来英透露,外部理事作为服务对象代表,是零薪酬履职的。
医管局派驻监事近期到岗
昨日,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透露,下一步医管局将向试点医院派驻监事,目前监事编制10人,已有2至3人入选基本确定。毛羽表示,监事为公务员身份,也将是“零薪酬”履职。此外,本市还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医院年度财务报告,维护政府出资人和患者合法权益。
个例追访
街道工委书记提增抽血室
邢平芳是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工委书记,被任命为朝阳医院外部理事,邢平芳通过暗访发现医院的“生化验血”窗口少、患者多、患者等待抽血时间较长,便向理事会提出了医院的服务缺陷,经理事会讨论和会后有关部门调研,最终决定在门诊楼的四层大厅增设第二抽血室,现正在进行修建,并拟定了人员调配方案。昨天,邢平芳说,作为地区百姓的代言人,他代表的是呼家楼地区近10万居民的利益,肩上的任务很重。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新上任的执行院长辛有清的建议下,友谊医院成立了“门诊服务中心”。用辛有清的话说:“不能让患者来医院后,找不到地方连个咨询的人都没有。”
法律专家郑雪倩被选为朝阳医院的外部理事,在朝阳医院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上,郑雪倩提出“建立疑难会诊中心”的建议,“医院提出要增加专家号源,但据我了解,不少疑难病患者需要交叉挂号甚至重复检查,如果有各科室专家参与的疑难会诊中心,这个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