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养机构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2012年02月01日
刚刚过去的春节,笔者在老家安徽省东至县湖章村走访了两位高龄老人,分别是90岁的钱氏和99岁的魏氏(均为女性,丈夫过世多年)。两位老人都是子孙满堂,虽然春节过得热闹,但春节过后,儿孙们又离家出外打工,孤单与艰辛成了她们老年生活的写照。
笔者了解到,钱氏在七八年前摔伤了腿,走路需要拄着拐杖。去年5月份,她又因冠心病而只能终日卧在床上。魏氏双眼患病已经几乎看不见,步履蹒跚,生活已不能自理。两位高龄老人在村庄里人人皆知,算得上是村子里最高寿的寿星,但是,高龄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身体欠佳,需要人悉心照料。
钱氏老人儿子、孙女在外工作,只有春节才回家,平时由其儿媳一人照顾,定时为老人擦洗身体、洗换衣物、端水端饭。由于儿媳还需兼顾家里几亩地的农活,老人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后生活质量下降。
魏氏也由其60多岁的儿子儿媳照顾,但儿子儿媳也以种地为生。由于不是由专人照看,晚辈照料高龄老人难免有些欠周全。
农村是中国典型的候鸟型社会,年轻力壮者均外出挣钱,留下妇女、小孩和老人。一年中只有春节,在外工作的青壮年们才会回家,农村才会热闹。但春节一过,青壮年们又如候鸟般飞走了,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守着空荡荡的房子。
莫让高龄老人老年伤心。现在,城市养老问题有社会化的养老机构来解决,且平时有义工去看望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了解决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可效仿城市里的这种模式,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中生活不能自理、又缺乏专门人员照顾的高龄老人(如80岁以上),政府可加大补助力度,建立农村托养机构,政府补一部分、家庭出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成立高龄老人托养机构,聘请专人照料老人,且平时发动更多社会义工去关爱老人,多措并举让农村高龄老人的晚年过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