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值得关注的当前中国八种不良社会心态
2011-04-22

值得关注的当前中国八种不良社会心态

严循东   2011422

在当下世俗社会,社会心态受到市场交易法则的消极影响,更多表现为它的负面形态。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

一、浮躁

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到处充满廉价的笑声。人们不愿意深入思考到底为什么发笑,值得不值得发笑。放弃了价值判断、放弃了思考本身甚至放弃了基本的感情冲动,这种笑到底有多少价值颇值得怀疑。一些电影、电视栏目,以媚俗为能事,追求感觉层次的沟通,热衷于搞那些“笑的绑架”节目,一些电视台让人觉得它不是政府的教育机构,而是被市场买断了的笑的批发部。

二、喧嚣

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如果说浮躁心态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变得干瘪,缺乏思想内涵的话,那么喧嚣倾向则使之更加疯狂。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说:“有两条法则并立同行而不可调和,一条是物的法则,一条是人的法则。前一种法则建立舰队和城镇,但是它野蛮疯跑,并且对人极不友好。”喧嚣倾向就是物的法则大行其道的倾向,是对人极不友好的野蛮之道。

三、忽悠

忽悠在古文献中为形容词,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来表现一种事物状态或人物心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忽悠”为方言,意指“晃动”。在当前中国文化娱乐生活中,“忽悠”似乎变成了动词,指用云山雾罩、貌似有理的话把人侃晕、从而达到使人受骗上当目的的一种骗术。可悲的是,忽悠心态已从娱乐舞台转向现实生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心理文化氛围。

四、炒作

炒作原本是中医的一种制药方法,在今日的娱乐舞台上,它变成了“宣传”、“包装”和“推销”行为的总和。炒作是“忽悠”的高级发展,虽然炒作中包含着忽悠,但是炒作比忽悠带有更强烈的行为意向性和行为导向性。“炒作”和“忽悠”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忽悠”的对象是别人,而“炒作”的对象则是自己。“炒作”源于寂寞,人的三种需要——包容、情感、控制得不到满足就寂寞,寂寞的人最容易炒作。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有人以自毁形象的方式炒作,就是为了抗议社会的忽略,即使引起社会否定性的注意也在所不辞。

五、炫富

炫富即炫耀、夸耀财富或富有,比如用百十辆豪华车队迎接一只百万元级别的动物,这种花不当值的行为以及与此相类似的活动都是炫富表现。炫富是浮躁、喧嚣、忽悠、炒作心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非理性的飘浮躁动,是一种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喧嚣,是大写的忽悠和疯狂的炒作。

六、装穷

装穷是炫富的反面,是否定形式的炫富。装穷的人分两类,一类人不一定在物质上真穷,只是在心态上有些穷而已:另一类人怕别人向他借钱,因此见到什么人都哭穷。要之,装穷是富人的一种相对弱势心态。这种富人之间的相对弱势心态一旦被认定和强化,它就会变成一种真正弱势心态。

七、暴戾

暴戾即粗暴乖张。暴戾心理形成于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的社会环境。它和炫富是孪生兄弟:一个炫耀财富,一个炫耀武力,都是缺乏人文素质的表现。暴戾心态可以为社会上日益增多的他杀、甚至灭门案件提供说明。市场化所导致的金钱拜物教把社会人际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动物关系,把本来存在于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弱肉强食”法则变成人类社会的公理,把人类文明行为退化为野蛮的刺激——反应模式,这是人类的退化和疯狂,注定要受到天人戒律的惩罚。

八、冷漠

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其结果就是麻木,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就是无动于衷,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前些年发生的众多围观者怂恿跳楼者往下跳的看客心理,亦是良知麻木的典型表现。这种麻木与鲁迅笔下阿Q的麻木毫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大的悲哀。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欢迎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