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乡统筹 续写三农好势头
2010-08-16

江苏城乡统筹 续写三农好势头

时间:2010年8月13日 来源:杭州网

  粮食实现连续6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高效农业比重突破3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省定小康指标!

  15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给全省人民送来了好消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省“三农”工作在迎接挑战中取得新发展,在克服困难中取得新成效,在深化改革中取得新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增287万亩高效地,“土疙瘩”产出多起来

  新年伊始,记者到苏北跑了一趟,沿途的各种设施大棚成了农村冬日一景。棚外,天寒地冻,草木枯黄;棚内,温暖如春,瓜菜吐翠。

  省农委的同志说,去年像这样的设施大棚全省增加了121万亩,总量达到565万亩,占到耕地的8%。而一亩设施大棚,如果经营得好,能达到万元左右的收益。

  遍地开花的大棚拉动着我省高效农业迅速扩张。全省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87万亩,累计已达2400万亩。这意味着我省1/3左右的耕地都加入了高效的行列。

  专家们认为,我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产出率较高,要大量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是不现实的,关键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着力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

  最新统计表明,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我省达到了稳粮增效的设想。去年我省粮食总产达到646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以上,实现连续6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全省农民通过售粮比上一年增收30亿元。

  人均纯收入8000元,“泥腿子”腰包鼓起来

  农民们去年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最关心的钱包鼓起来了。权威部门的统计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预计实际增幅超过9%。

  我省提高了粮食收购价,再加上粮食增产,种粮比以前有“赚头”了。但是,光靠种粮增收有限,还得找其他的致富路。

  外出打工是我省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省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又有31万人加入到打工的队伍中,使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到1728万人,转移比重为65%。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地打工的明显增多,到上年末,我省就地转移人数首次超过了异地输出人数。

  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政府可没少费心。去年,全省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招聘会4168场次,365万人次求职应聘,达成就业意向110万人次。

  特别可喜的是,在48.9万返乡农民中出了一批“农民老板”。去年,全省返乡创业的农民多达3万余人,创办各类企业1万多家,投资金额超过了136亿元,带动“老乡”就业15万人。

  万家合作社新挂牌,“社员们”联手富起来

  如何让千家万户的小家经济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农村合作组织起到了桥梁作用。

  去年,我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900家,累计达23500家,居全国第二位;实际成员103万户,累计393万户,居全国第一位。在这一年中,我省还出现了多家合作联社,甚至还成立了第一家全省性的合作联社,试图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通过合作社,入社的农民们了解了最新市场行情,避免了种植养殖的盲目性;通过合作社,农民们可以确定合理的农副产品价格,不再任由收购企业随意压价。高淳县固城食用菌专业合作联社法人代表赵启福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我们是8家合作社联合,跟龙头企业平等地谈价格,不再势单力薄了!”

  我省“三大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数量已超过2.7万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比重达36%,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的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农村合作组织正从小范围合作向区域性、行业间联合拓展,从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拓展,从农业领域合作向土地、资产、劳务等领域合作拓展,促进合作组织由小规模向较大规模发展、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由单项合作向多领域合作发展。

  85亿元巨资注入,新农村建设“靓”起来

  生病了有“新农合”报销,年老了有保障金养老,公路通到了村头,网络接到了屋头,喝水有了水龙头……这样的日子是许多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但它们确已成了我省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去年,我省计划投入78亿元、实际投入85亿元用于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在农民健康工程中,全省当年共有439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提高到40%。

  在为农服务工程中,建成516个省经济薄弱村综合服务中心,新建为农服务社1520个,建成农村公路6043公里,1.51万个行政村实现客车通达。

  在农村文化工程中,新增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126万户,坚持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下乡。

  在农村环境工程中,疏浚县乡河道3789条,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102万户,完成201个省级村庄环境试点任务。

  全年共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6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多人、农技人员培训1万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1万人。他们都是农村人才工程的受惠者。

  在脱贫攻坚工程中,实现百万人口脱贫目标。

  短 评

  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工农、区域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是在发展战略、政策取向、工作思路上的重大转变。江苏的制造业闻名全球,号称“世界工厂”,但历届省委、省政府从来没有放松对“三农”的重视。近年来,先后实施三轮农村实事工程,直接惠及广大农民。今年,省里还要突出办好三件实事:再解决4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基本完成农村改水任务;省里将安排20亿元用于实施新农保,力争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再完成100万甚至更多一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争取提前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这些实事不仅大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也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江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财政实力较强,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率先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条件更加具备、时机更为成熟。当前,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三农”倾斜,把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