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了夫人又折兵 家长买房孩子却仍难进名校
2007-03-28

对于今年即将升入小学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招生登记工作,牵动着这些家长敏感的神经,而今年在北京城八区普遍存在的“幼升小进名校难、特别是进名校分校更难”的情况成为了现阶段的关注焦点。有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不惜在名校周围“买楼置地”,但有些结果却事与愿违,于是他们纷纷向报社进行反映。对此,北京青年报进行了深入地采访,与此同时还在新浪教育频道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读者调查,以期入学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家长反映:买房仍然难进名校的三类情况

  很多读者在北京青年报教育维权热线中反应了所遭遇的种种“怪事”和“不公”,经过记者的深访,发现今年普遍存在的“就近入学名校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类型——

  类型一:傍名校而居的地缘优势,今年难起作用

  对于很多当年因为要进名校而买房的家长来说,这条以往屡试不爽的捷径今年好像不怎么灵验了——

  海淀区的读者张女士通过热线反映,她家所在的小区整个都属于某名校的“划片”范围,但是唯独她家那栋楼10年来,始终不被这所学校所接收。每年到这个时候,楼里该上小学的家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只有当接近登记报名结束的时候,学校才会拿出针对他们这座楼的所谓特殊“解决办法”,招收部分学生。

  类型二:名校分校招生缩水,有的招生规模不及往年的1/6

  而对于一些手拿把攥进名校分校的家长来说,并不是去年对门孩子能进的学校,今年自己家孩子就可以照方抓药——

  家住海淀区某小区的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同是小区附近的知名小学的分校,去年还对隔壁男孩敞开大门,今年却怎么也进不去。家长几次找到学校有关老师,听到的解释都是一样:今年和去年不同,因为今年毕业班太少,因此没有富裕教室。

  类型三:“划片”却无缘义务教育

  而对于已经认识到小学阶段其实校际差异不太大,择校不如就近的家长来说,因为学校自身对招生划片的“特殊定义”,而最终很难如愿——

  读者刘女士说:“自己给孩子并未择校,只是想选择免费的义务教育,但是无论居住地还是户籍所在地‘划片’的学校,却都不能让她如愿。”她自己新购买的楼盘里,有一所私立学校,但是入学要交纳赞助费。而她孩子户籍所在地也是被“划片”到一所公办名校,但是学校说由于孩子户籍是和姥姥、老爷在一起,学校要求也要缴费才能入学。

  八成家长买房为入名校、但成功率不足三成

  在此次参加调查的2000多位家长中,学龄前“幼升小”家长占77.78%,小学家长占22%。由此可见,关注这项问题的人群集中在“幼升小”阶段上。

  而几乎100%的家长认为进入名校难,同时有依托名校买房计划的家长达到了88.89%,没有一个家长认为在买房的时候根本不考虑教育环境的因素,但真正能如愿进入名校的只有37.5%,反而有50%的家长希望落了空。

  在调查中还显示,家长最热衷的首选对象,依然是公立的名校,占94.44%,只有少量家长考虑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由此可见,在进名校热的大潮中,公办名校炙手可热。

  最后,不少家长表示了对现有招生办法的不满,66.67%认为欠妥当,而同样有66.67%的家长希望尝试改变现有的招生模式,以缓解这样的压力和矛盾。

  权威说法:幼升小遭遇进名校难,有不得已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困难

  根据家长所反映的进名校难问题,记者联系了部分知名小学本部和分校的有关负责人和教委的有关负责人,各方都认为:出现这一普遍问题的原因,确实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困难——

  原因一:名校遭遇“双大”,造成招生、入学两难

  教育专家指出,名校招生面临着“双大”的困扰,一方面是来自学生和家长希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取消考试选拔、就近入学客观上加大了学校招生的自主权。而这两个条件混合在一起,使入学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原因二:名校分校极度扩张带来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教委的有关人士,据说城八区的名校分校都存在各年级招生人数严重不均的畸形现象。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坐落在一些新兴中高档楼盘里的名校分校都是这几年才建立起来的,建校初期的两三个班和近几年的极度扩张期的二十三四个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招生人数差异,致使今年开始普遍面临上述学校的招生缩水问题。

  原因三:名校分校不申请登记备案,教委也没办法

  就“开发商不把教育配套设施在教育部门备案”,所造成“为上学而买房”的业主子女不能实现初衷的问题——教委的有关人士称,这种情况的确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一座楼的产权单位在盖房的时候,没有申请备案,那么教委就没法把这座楼划入相应学校的招生范围。而且由于产权是两个单位合建,备案问题再互相推诿,必然使申请备案一拖再拖,主管部门也无能为力。

  原因四:择校而居越来越“胜算”不大

  面对今年全市普遍遭遇的“入名校难”现象,当初打着”择名校而居”算盘的家长今年非常难如愿。据说在海淀、东城、朝阳等名校周边,的确形成了一股“一年一转卖“的择校购房热。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所学校,每年招生前都要对各个辖区进行调查统计,然后统筹协调安排“划片”和招生计划。由此可见,招生“划片”并非“铁板一块”。

  专家解读:如何应对“名校分校扩张后遗症”带来的问题

  对于那些想择名校上学的家长们,怎么应对名校由于时间不同导致的招生“高峰低谷”现象呢?记者采访了部分名校校长,专家们建议:

  提示一:小学入学尽量就近。就目前全市、特别是在城八区,在教学管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家长选择学校尽量遵守就近原则。

  提示二:不要单纯迷信名校本部。其实,现在很多名校的分校,通过与本部的教育资源整合,从师资、硬件上一点都不比本校的差;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比本部好。

  提示三:择校千万别一棵树吊死。在北京,小学的校际差异在逐渐缩小,不要一味追求某学校的名气,其实很多名校都是吞并了周边一些基础一般学校,“稀释”了原来骨干教师后,扩张而成的。

  提示四:择校时不要光看去年招生人数,应该考察这个学校的招生梯度,推算出自己家小孩入学那年的招生人数后,再做考虑。

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