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进高中是一种“教育倒置”
2007-03-24
  北京市教委公布《2007年秋季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备受关注的高中新课改用书目录也正式出炉。与过去“大纲版”教材不同,新课改的高中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每个选修模块都是对具体学科内容的细化,如语文选修就出现了“先秦诸子选读”、“新闻阅读与实践”等类似大学里开设的专业课程。(《京华时报》3月22日) 详细>>>

  大学课程进高中,虽然有利于打破高中教育大一统的格局,可以为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但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讲,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是一种教育倒置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不同阶段的教学混乱,弊大于利。   

【 调查 】
    高中课改目录日前出炉,高中教材跟大学似的有了必修和选修。英语可选修财经英语,数学可选修风险与投资,你怎么看待这项改革?

挺好。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变的灵活,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
不好。这样一来竞争会更激烈。搞不好个性没拓展还把孩子压垮了。
没意见。


  
        与大学课程进高中一样,现在学校教育改革还有高中课程进初中、初中课程进小学、小学课程进幼儿园的倾向;还有高中生大搞科研、初中生大搞社团、小学生注重君子淑女培训、幼儿园流行比赛等;似乎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就是教育改革。这种改革导致的结果就是幼儿烦、小学累、初中乱、高中忙、大学玩起来,没有培养科研能力,却培养出了抄袭作弊能力;没有养成踏踏实实的学风,却急功近利起来;没有青少年的精彩生活,有的是少年老成的社会恶习。

  与学校教育改革倒置相对应的,家庭教育也存在。家庭教育本来应该是“教子成人”的教育,而我国今天的家庭教育几乎普遍忽略“做人”教育,倾斜于“成才”教育,将升学看作孩子成才唯一标准。为此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只要成绩好,“做人”方面的一切缺点都可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成为有严重缺陷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这种教育倒置既违背了教育规律,也违背了人的社会化规律,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教育倒置的乱象呢?根源还是在于应试教育,只有学得越早、学的越多,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直接原因就是教育改革孤立进行,没有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作为一个教育整体来考虑,各个阶段的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确定,缺乏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作者:叶雷)

  高中课改教材打破大一统 主科教材由教委确定

  新版课改教材中有一些大学课程成了高中学生的选修内容。语文选修模块中包括《红楼梦》选读、《论语》选读、中外戏曲名剧名作选读等。数学选修教材不仅有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还有“风险与决策”等经济类教材。英语选修则包括初级财经英语、文秘英语、小说欣赏入门等多个种类。此外,地理“城乡规划”,生物“遗传与进化”也都备有选修教材。

  “不懂吃”催生肥胖娃 中小学生缺“食育”? 

    “食育,可以与德、智、体、美等并列,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本教育内容。不要等到孩子迷上高脂肪食品,再去训斥他们!”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锡昌教授近日的一项提议,受到广泛关注。

【网评1+1】初中生考高中为何不惜服用兴奋剂?

  今年广州中考体育考试项目首次由200米取代50米跑,不少初三学生担心成绩,纷纷在网上咨询交流各种关于依靠功能性饮料或药物增强体力应付考试的招数,甚至有人询问何处能购买到“兴奋剂”。(3月21日《信息时报》)

  以往听到兴奋剂多是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赛场,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现在兴奋剂竟然可能出现在中学生的体育考场上。3月14日召开的全国田径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大会传出的讯息是,兴奋剂的毒瘤已经扩散到了社会体育中,甚至学校体育和升学考试中。高考考生服用兴奋剂现象日益严重,有调查资料显示,七成高考考生愿以药物副作用来换取高考成绩的提高。同样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谁能保证广州那些初三学生不敢真的服用兴奋剂呢?

  我们常说,健康的体质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从2002年教育部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开始,每两年一次的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去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举办公布监测数据,再次验证了同样的结果。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体育考试的要求并不需要多么系统的训练就可达到。但是,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显然都更希望得到一个足不出户的“好孩子”,而孩子们也已经习惯并满足于扮演这样的角色。与此同时,体育课始终都是学校教育的一块“鸡肋”,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将其从课程安排中剔除。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金榜题名”就是一针最强的“兴奋剂”,当学校、家长、学生都受其驱使时,体育锻炼往往会成为第一个被丢掉的“包袱”。学习紧张,锻炼时间又得不到足够保障,学生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体育考试呢?

  2006年12月25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表示,今后将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此举一度令莘莘学子感到恐慌,如果“一切为高考让路”的思路得不到转变,如果课业负担得不到足够的减轻,体育考试只能意味着学业负担之外的另一种压力。面对相对宽松的中考,学生们尚且能想到兴奋剂,高考来临之际,敢于铤而走险者不知又将会有多少?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在《体育颂》里写道:“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升学成绩才是真正的“兴奋剂”,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似乎也就成了必须付出的代价。在批评学生日渐变得懒惰、功利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作者:赵志疆)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