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之时
我总想写点什么,但是我却不知道怎么开始。面对“离开的”和“留下的”我总是思绪不断。我总是让熟悉的人说我玩深沉,我都不知道什么叫深沉,可是我极愿意如孩子般的嬉笑玩耍,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有时候莫名的沉默与忧伤,还思考着自己难以言表的一种向往或者说是追求吧。我没有经历苦难,在父母的呵护下如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一样成长着,我因此排除了我具有哈姆雷特式的忧愁,也不会有堂吉珂德那样的幻想。
那是什么让我如此莫名其妙的忧郁呢?是我没有经历过罗密欧朱丽叶那样的深爱吗?还是我不具有梁山泊祝英台那深情的执着追求?是选择吧!对,在这个世上唯有不是我选择的是我的父母和亲情,极多时候我都在选择!难道是面对选择我犹豫吗,还是选择以后我忧郁呢?鲁迅说过,地上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当我们走出一条还不称为路的时候,我多希望我们后来的人会把它走成路啊!
面前是离开的人,他们中有的如徐志摩一般,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走得是坦然,没有遗憾,没有后悔。也有的一步三回首恋恋不舍,走得是如此的牵挂,那样的依恋。可是总归都是走了。只要心中仍然保存走的欲望,何必在乎走的形式!归根到底,离开也是走着一条路。
挥手的是留下的人,有的是想久久留下,有的是暂时的小居;有的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豪爽,有的是执手相望泪眼满眶。不知道是为自己惋惜还是为离别的痛楚,倘或是为了自己和别人选择的路而祭奠吧。方式不同,结果是不是不同呢?
不管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都曾一起为着一个梦想、一个信念,劈荆斩刺、挥锤砸石、忍辱释嘲。走的过程我们拥有和经历着。
我不喜欢送别,极少出现在这种场合。无怪乎别人说我无情,说我一点不近人情。我也搞不懂为什么不愿意与别人挥手,是不愿意给走自己路的人以压力,还是不愿意给走自己路的我以压力,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当人生轨迹把我和别人相交的时候,我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相聚,用全心全意投入、忘乎自己。
“离开的”,路在脚下延伸;“留下的”,路也在脚下延伸。我们都在不停的走着。一首我喜欢的诗歌与离开的和留下的一起自慰。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标!
谨此送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的终身朋友们,还与继续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