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废除高考:只能是逐步渐进的完善与创新
2007-03-07

经过五年的思考、三年的斟酌写作,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我们要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话!”他在今天接受采访时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3月5日浙江在线)

人大代表范谊建议废除高考 称历史条件已改变

目前的高考制度,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也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是,如范谊代表所言,“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它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它使我们的青年戴上了思维的枷锁,只能对规定知识反复记忆和辨析,扼杀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冲动;它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一个曾经最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今天必须重新学会创造。”这显然言过其实,否则,何以解释改革开放长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没有知识和人才的支撑,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范谊代表也承认,在过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高考为国家集中选拔、培养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他同时质疑,时至今日,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还剩下多少?我以为,在法制尚不健全,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诚信体系,人们的道德水平相对还较低的情况下,高考在今天仍然是确保人才公平选拔的惟一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手段。

实际上,目前也没有谁能提出一个可以替代高考的制度,既能不拘一格选人才,确保人才价值的最大发挥,又能确保公平。而这两者之间,公平又无疑是第一位的,在一个丧失了公平的社会里,人们不可能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热情,即使有创造的天赋也会因压抑而难以激发。因此,如果不首先做到公平,任何人才的选拔办法都没有实质意义。

而范谊代表虽然提出了一套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但在十分关键的公平环节上,却恰恰不具可操作性,譬如在他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学业因素占50%,含高中毕业会考和学术潜力考试成绩;非学业因素占30%,含考生社会服务记录、学校社团活动记录、艺术技能发明竞赛获奖;社会评价20%,含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然而,无法回避的要害是,无论是“学业因素”还是“非学业因素”,如果破除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怎样保证考试和考评的公正?怎样防止权势和金钱在其中的作用?显然,恐怕范谊代表自己也无法回答。

改革应试教育,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确实首当其冲。但是,这种改革不可能是大破大立的废除和替代,而只能是逐步渐进的完善与创新。因为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公平的原则,在目前的诚信体系和道德水平下,在公平机制还有赖于分数的强制作用时,废除高考显然为时尚早,因此,还是慎言谨行为好,否则,除了对高考走向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外,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并无裨益。

来源: 大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