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家教您如何自控血压
2010-02-04

健康专家教您如何自控血压

2010-2-4  来源:人民网

    简要内容:通常量血压前要注意,应先将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排空,再将袖带平整地缚于上臂,不可过松或过紧,以免影响测值的准确性。受测者仰卧,受测的手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并外展45度。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厘米。将听诊器的胸件(即听诊器的圆头)放在肱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并与皮肤紧密相贴,轻轻加压,用左手固定。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人,高血压知晓率30%,治疗率25%,控制率6%,以上“三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为提高公众意识,在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卫生部提出“家庭自测血压”的主题,呼吁高血压患者要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提高治疗质量。

  专家发现,虽然不少高血压患者的家里都购置了血压计,但常遇到些问题,自测的血压数值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该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呢?

  天天测血压者仅6.8%

  资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都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

  水银、电子两种血压计有何区别?

  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邱定荣提醒说,正确选择仪器、掌握血压自测方法十分重要。

  血压测量仪器通常分水银和电子两种,邱定荣介绍,通常前者在医院使用,电子仪器则因为操作的便捷而广泛应用于家庭。对于有患者质疑电子不如水银的准确,邱定荣介绍,在仪器检测中,发现二者测量结果并没有明显区别。至于电子仪器中又分手腕式和臂式,有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要用臂式,因为这类病人末梢血液循环差,容易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测量血压要标准

  通常量血压前要注意,应先将血压计袖带内的气体排空,再将袖带平整地缚于上臂,不可过松或过紧,以免影响测值的准确性。受测者仰卧,受测的手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并外展45度。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厘米。将听诊器的胸件(即听诊器的圆头)放在肱动脉搏动最强的部位,并与皮肤紧密相贴,轻轻加压,用左手固定。

  测量时不能快速过猛的充气,要匀速,控制在4个毫米汞柱左右/秒,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长高30毫米汞柱(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缓慢放气。在放气过程中,当听到第一声响/最响的那一声时,汞柱指示的毫数即为收缩压;当声音突然变弱时,汞柱指示的毫米为舒张压。如未听清,应先放完袖带内的气体,使汞柱降到零位,稍停片刻,再重复测量,记准测值。

  如果需要每天观察血压变化,应在同一时间,采用相同体位,用同一血压计测量同一侧手臂的血压,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更为可靠。血压在一天中不是恒定不变的,测血压最好选在清晨一醒来,没有任何活动时测量最好,吃降压药也在清晨比较合适。

  低盐饮食控血压

  在广西著名的长寿村巴马,有人调查发现,这个村子里的人饮食都很清淡,几乎没有高血压患者。可见低盐是控制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邱定荣表示,如果摄入的盐过多,水和钠囤积体内,造成血压升高,正常人最好控制在6克盐/天的摄入量,当然低盐饮食并不是说吃盐越少越好,过度限盐同样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如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每天的吃盐量才要减少致1-2克。

  同时,专家提醒说高血压患者除了注意饮食、运动和心情方面的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也是很重要一点,建议那些有家族史或肥胖高血脂的人,要尽早进行定期的血压测量,大概20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如果身体本身比较健康的人,根据具体情况在35-40岁以后可以开始定期的血压检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