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病离白领其实并不远
2010-02-03 千龙网
高血脂非是中老年人“专利” 白领离其不远
生活节奏快、日常应酬多、加班、熬夜、缺乏运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白领们的体检结果中频繁亮起“高血脂”的红灯。一般认为,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因此,年轻人往往忽略了他们同样具有这些危险因子.近日,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公布一组数据为年轻白领敲响了警钟。统计结果表明,年轻白领阶层中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问题普遍存在。其中,20岁至40岁高血脂的检出率接近20%,即几乎每五个体检的中青年人中就有一人血脂超标。这一年龄段高血脂的检出率甚至高于60岁至70岁年龄段。
为什么高血脂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控制度高血脂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咨询了北京大学世佳研究中心的周亚伟博士。
周博士介绍到,越来越多的白领的高血脂越来越高,不仅与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生活状态等有关,还与大家对于高血脂的认识存在偏颇有关。常见的高血脂认识误区有:
一、血脂高与瘦人绝缘。
不少人把“血脂偏高”、“胆固醇异常”等看作是多吃少动带来的“富贵病”,认为瘦人肯定与这些“富贵病”绝缘。但其实,高血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代谢过程出了问题,而不良生活方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脂肪、蛋白质、糖,这三类物质在体内是能互相转换的,有些人因为遗传的关系或其他的因素造成身体对这三类物质的代谢障碍。尤其是脂质代谢障碍,促进肝脏产生过多的甘油三酯和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就造成了高血脂。”所以血脂的高低与人的胖瘦不是对等的关系。
二、素食者不会患高血脂
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吃肉是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其实不然,油脂摄入量长期超标,才是导致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博士认为,依靠长期食素来预防高血脂,非但起不到作用,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
高血脂低龄化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白领的注意,他们也纷纷采取了各种方式来治疗预防自身的血脂问题,可是忙活一阵,但往往收效甚微,着实令白领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又是为什么呢?
血脂调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已经有高血脂倾向的白领们更是要做好打长期攻坚战的准备。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减少各类应酬、增加运动休息时间,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是,现在社会的竞争激烈,在生存压力面前,身体健康我们往往被我们放在了第二位。为了不让自己的体检报告上不再频亮“高血脂”红灯,我们还不得不依靠一些调节血脂的产品。周亚伟博士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降血脂产品时,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有效、无副作用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降血脂药物主要有立普妥、非诺贝特等等。这类药物是降血脂的常用药物,价格也相对较低,但是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白领阶层不太适合。另外白领阶层平时的应酬较多,喝酒、压力等等都导致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此时再使用对肝脏具有损伤得药物,往往会得不偿失。
所以,大家应选择既具有降脂又具有护肝的产品。这类产品的代表是栀粟软胶囊。经过第一军医大学、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大学的科学试验和临床使用,栀粟软胶囊可有效预防高血脂症的发生,降低高血脂症患者体内血脂水平,调节增强人体的血脂代谢能力,同时,栀粟软胶囊对化学性肝损伤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其降脂护肝的特点更适合白领人士使用。
同时专家还建议大家应改变饮食习惯,饮食总量控制,结构合理,选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煮、蒸、炖、煲、凉拌等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炒等用油多的烹调方式。
另外,年轻人也应定期检查血脂,正常人应该每两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有家族史、体型肥胖者、长期吃糖多、长期吸烟和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以及已经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的病人,应定期检查血脂。
不要让心血管病早早找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