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长为孩子买了手机 15%家长请了保姆或小时工 28%家长用“奖金制度”发零用钱
如今可不再是“贫文富武”的时代了。为了孩子的教育,中国的家长们比谁都大方。成千上万的赞助费说掏就掏,小学生兜里的零用钱的增长速度也早就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可是也别光拿“娇生惯养”这样的老眼光看待现在的家长,有些钱花得也算是有根有据。拿交通来说吧,早八晚五又堵又乱,不在学校附近租套房买套房行吗?再说手机,万一家里的独苗有个闪失,找不着家长,麻烦可就大了。
不管是该花的还是不该花的,教育上的经济账是每个家庭必须细算的。
学校附近的房好卖
将孩子送到好学校,家长是否可以安心?当然不是,因为孩子的学校与家的距离依旧困扰着家长们。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凑合孩子,要不断地进行迁徙。
经济能力好的可以在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子,就当做是投资。也有的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现在房租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要是原本有一套住房,将其出租后拿租金来交新租房的房租,倒是不会亏太多。还有的干脆就拿原有的房子换个学校附近的房子,一劳永逸。
调查中,有25%的家长表示因为孩子上学而买房,14%的家长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而在学校附近租房,还有2%的家长将原来的住房换到了学校附近。趣评
家长们原本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周围的环境都很熟悉了,搬家就有点连根拔起的感觉,但也只能随着孩子,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怎么给零用钱是门学问
现在西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被家长们接受。零用钱总是要给的,但是什么时候给、给多少、怎么给,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标准。
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46%表示孩子低年级时就应该给零用钱了,39%表示三、四年级时应该给零用钱,15%认为高年级时才需要给零用钱。
调查还显示,58%的家长每月给孩子10-50元的零用钱,23%的家长给10元以下,13%给50-100元,3%给100-200元,也有个别给200元以上的。
怎么给孩子零用钱是一门学问,26%的家长和孩子订立了“劳动合同”,孩子得靠家务劳动来获取现金报酬;28%的家长实行“奖金制度”,孩子测验考好了,就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励。趣评
钱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买手机不是为攀比
孩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总是强于大人,拿到一部新手机后,不到半小时,他就能熟练地操作各种功能选项了;一个小时后,手机里的游戏纪录就被他轻易地刷新了。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没有给孩子购买手机的家长占63%,有15%的家长已经为孩子购买了手机,7%的家长正在考虑购买,另有15%的家长表示不会给孩子购买手机。
给孩子买手机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有了手机,孩子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地和家长联系上;不给孩子买手机是认为孩子用不着,孩子有了手机会迷上聊天、上网、打游戏,还会影响学习。
买手机是为了联系更方便,但千万不要让这些小件物品成为孩子今后攀比的引子。趣评
当孩子老是摆弄着家长的手机,询问手机里的各种功能时,很可能是在发出一种信号:他也希望有一部手机。这时就看家长们装傻的功夫了。
买份生活上的保险
在现代社会,购买保险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养老险、失业险、伤病险无疑都是给自己最好的保障。但给孩子购买保险的家长很少把它当做投资,甚至有点花钱消灾的意思。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在已为孩子购买保险的家长为数不少,占到了样本量的60%。
另外,还有17%的家长表示正在考虑给孩子购买保险,只有23%的家长表示暂时不会给孩子购买保险。
据调查,目前给孩子购买保险的家长大多会选择健康险或意外险,有些还买了两种。趣评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建立安全意识,这等于给孩子上了“三保险”。
小时工与上学的关系
工作太忙或是不怎么善于料理家务的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考虑一下请个保姆来帮忙。
但考虑到孩子很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保姆的素质就变得格外重要,这也就是大学生保姆被抢订一空的原因所在。
现在更受欢迎的是小时工,方便、费用低、随叫随到都是小时工的优点。
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家长已经请了保姆或小时工,10%的家长表示正在考虑请。请保姆或小时工的家长中有43%表示,之所以请保姆或小时工和孩子上学有很大的关系。趣评
无论是保姆还是小时工都会给家长省去很多麻烦,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麻烦。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
赞助费背后的故事
孩子是就近入学,还是择校入学?家长们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最想了解的就是要交多少赞助费。
服从地域分配、就近入学自然省去了大笔的赞助费,而择校入学却很少有不交赞助费的,即使没有“赞助费”一说,也会有换汤不换药的新名词。
调查显示,56%的家长在孩子入学时没有交赞助费,36%的家长交了1000-5000元的赞助费,4%的家长交了5000-10000元的赞助费,4%的家长交了10000元以上的赞助费。
有不少家长在调查中表示,有些名校就是愿意交赞助费都不一定能上。趣评
家长花那么多钱,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但孩子能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却不是由花多少钱来决定的。
知心姐姐有话说
人才和钱财
有人说,当今世界上最有钱的孩子就是中国的孩子,最舍得给孩子花钱的父母,是中国的父母。
这种情况的确存在。
中国的父母是最肯吃苦的,他们加班加点力工作,拼命挣钱,脸上流着汗,嘴里还异口同声地说:“还不是为了孩子!”
一位事业有成的母亲把单亲的儿子看成宝贝,儿子17岁时给儿子买辆“宝马”,儿子18岁时给儿子买栋房子,儿子19岁时对母亲说:“妈,你知道我哪天最高兴?”
“哪一天?”母亲大喜。
“你死那天,你的钱都是我的!”
母亲大悲。
母亲开始反思:究竟该把什么留给孩子?
把财富留给孩子,但如果孩子不思进取,习惯于坐享其成,丧失生存的能力,最后可能沦为乞丐。
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孩子在奋斗中学会了生存,于是拥有了财富。
过年了,知心姐姐给你一句忠告:别给孩子太多的压岁钱,带着孩子给老人送去红包,钱进了老人的口袋,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大话上学
好消息
儿子:爸爸,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爸爸:什么好消息?
儿子:您不是答应过我,如果我这次考试能及格的话,奖励我100块钱吗?
爸爸:嗯,有这么回事儿。
儿子:这100块钱我给您省下啦!
父教子
一位父亲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你应该好好学习,你知道吗,林肯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孩子说:“是呀,可我知道,林肯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