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最后一天 用爱来告别
2010-01-05

2009-12-31 06:21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09的最后时刻,三个成都人无私地献出了或正欲献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援建灾区的人、给自己的亲人、给不相识的人。三人中的杨敏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眼角膜在遥远的福建即将鲜活起来,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会借用他的眼睛看到崭新的2010年。把肾脏献给母亲的儿子,虽然才18岁,但是个让人尊重的小伙子,成人礼虽然有点沉重,但有意义。最后也祝愿尘肺病患者孔繁应乐观地走完人生路。

  连身体器官都愿意捐献的人,应该是不自私的人,是心里有爱的人,懂得报恩的人。2009最后的一天,三个普通的人感动了我。但愿您读后的感受和刚才的我一样,更多是感动而不是沉重。杨弘农

  昨天上午,杨敏临终前将一只眼角膜捐献给了对口支援彭州灾后重建的福建省

  感恩援建者

  彭州男把眼角膜定向捐福建

  昨天上午9点23分,彭州市天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内,47岁的杨敏艰难地望了望妻儿,永远闭上了眼睛。儿子杨开欢在第一时间拨打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的电话,根据杨敏的遗愿,他的一只眼角膜将“定向”捐赠给对口支援彭州灾后重建的福建省,来表达一名灾区群众对福建人民的感恩之情。

  为了报恩他捐出一只眼角膜

  杨敏对福建省的援建充满感激之情,他决定捐出一只眼角膜向援建者报恩。

  2001年患上淋巴瘤后,杨敏经历过多次手术,身体饱受疾病折磨,这让他对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失明患者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萌发出身后捐献眼角膜,帮助她们重见光明的念头。

  在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彭州市受灾严重,看着这座城市在福建省的帮助之下快速恢复繁荣,杨敏心中充满感激。不知从何时起,他的两个心愿开始合二为一。在转院回到老家彭州市天彭镇时,杨敏知道时日无多,在病床上开始联络和安排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的事。最终,他通过电话辗转联系上省红十字眼库。

  临终前一天填下捐献志愿书

  杨敏颤抖着双手在捐献志愿书上写下两行心愿:“一只留四川,一只捐福建;优先贫困女童”。12月29日下午3点,省红十字眼库的两名志愿者和成都康桥眼

  科医院的医生来到杨敏的病床前,为他办理了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的有关手续。杨敏颤抖着双手在《四川省无偿捐献眼(球)角膜志愿申请同意书》上写下两行心愿:“一只留四川,一只捐福建;优先贫困女童”。

  在这之前,杨敏刚经历过一次大出血,经过抢救,医生将他从死亡线上又拉了回来。签下同意书还不到一天,他就匆匆离开了人世。昨天上午11点55分,在两名省红十字眼库志愿者的见证下,成都康桥眼科医院的医生康黔小心地取下了杨敏的双眼角膜。

  福建方面已开始筛选合适者

  “只要我爸的眼角膜能用在别人身上就好,那样,爸爸就还继续活着……”儿子杨开欢说。红十字眼库医学主任仇宜解教授说,在眼角膜供体的调拨和分配上,眼库会尊重并尽最大努力帮助捐献志愿者实现生命最后的心愿。“只要我爸的眼角膜能用在别人身上就好,那样,爸爸就还继续活着……”杨开欢说,以后他也要像爸爸学习,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帮助别人。

  昨日下午3点,按照杨敏的遗愿,成都康桥眼科医院负责人与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取得了联系。该院副院长徐国兴教授被灾区群众捐赠感恩眼角膜的举动所感动,并表示已经开始筛选合适的受捐者。而该院也是去年福建省收治汶川地震伤员最多的一家医院。记者程渝(图由省红十字会眼库提供)

来源:新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