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捐出儿子眼角膜(图)
news.xinmin.cn 2010-01-03 11:56 来源:城市快报 作者:刘彩霞
新年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然而,在新年的假期里,一位母亲将电话打到本报,希望报社能帮她完成一个心愿――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儿子最近的状况很不好,万一哪天儿子不行了,我希望能把儿子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社会。在挽救儿子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无以回报,就算儿子对社会的最后一点儿贡献吧。”打来电话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妇刘大娘。老人的一席话,让人很心酸,也很感动,爱子病危,她想到的是回报社会。
记者 刘彩霞 摄影记者 齐琦
车祸重创儿子 母亲跪乞求助
2009年8月29日,本报曾以《儿子你何时才能醒来?》为题,报道了一起车祸。车祸中,年轻男子李岭身受重创,但肇事者驾车逃逸。事发至今,李岭几经抢救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为了救他花费的60多万元医药费让这个依靠低保的家庭债台高筑。2009年9月8日,本报又刊登了《为救儿六旬老妇街头跪乞》的文章,李岭的母亲、一位老知青,为救儿子放弃了最后的颜面,到劝业场附近行乞求助。
社会自发募捐 爱心救助感人
从报纸上得知了李岭一家的遭遇后,社会上的很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李岭所住社区发出了给李岭募集手术费的通知,希望有更多的居民可以自发给这个面临困境的家庭捐款。读者朱先生托本报转交1000元捐款给李岭的父母;读者张女士赶到武警医院将2000元捐款交到李岭母亲手中;读者安小姐得知此事的时候正在北京出差,一回到天津就赶来给李岭捐款2000元。还有不少读者自发到武警医院看望李岭,给其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曾经有一位老知青,看到本报报道的当日就从杨柳青赶到市区的武警医院看望李岭,她说自己是一位母亲,深知刘大娘爱子救子的感受,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这样的好心人还有很多,他们或者打来电话询问李岭的情况或者捐款捐物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李岭的家人对于社会的救助非常感动,“好心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都不留姓名,我们只能通过媒体对他们表示感激,不论捐款是多是少,我们一家人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父母回报社会 捐儿子眼角膜
经过几轮抢救,李岭的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在这几个月里,李岭的父母为了救活病床上重度昏迷的爱子尽心竭力。刘大娘说,几天前医生又对儿子进行了会诊,脑颅内的积液出现了感染,李岭苏醒的几率微乎其微,现在只能奋力一搏,看是否新的治疗会创造奇迹。回想这几个月里来自社会的关爱,这个债台高筑的家庭无以回报。前天,李岭父母商量后决定,在儿子去世后捐出其眼角膜,回报社会的关爱。她说:“我儿子出事前身体健壮没有任何疾病,一旦他哪天走了,我相信他会同意父母帮他捐献眼角膜的安排,就算最后为社会做点儿贡献吧!”
捐献协议达成 父母含泪签字
为了达成李岭一家的愿望,昨日记者联系了天津医科大学遗体捐献志愿者宣传小组组长赵永华。在了解了李岭的情况后,赵老师当即答应随同记者一起去看望李岭及其家人,并帮助其办理角膜捐献的前期手续。
在武警医院的重症病房,记者见到了头上插满管子的李岭,他一副熟睡的样子。刘大娘说,这几个月来,他的营养摄入一直靠胃插管输营养液;呼吸靠吸氧补充;脑积液也在双管引流观察期间。刘大娘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用棉签蘸了甘油涂抹儿子干裂的嘴唇,流露出关心和爱护的神情。
赵老师先向李岭的父母介绍了角膜捐献的一些程序和注意事项,询问了刘大娘夫妻的意见后又问及李岭妻子的意见。刘大娘说,儿媳为了挣钱还债一直在外地打工,先前曾和她商量过李岭捐献角膜的事,她也是同意的。随后,李岭的父母在李岭身后捐献角膜的志愿书上签了名,还写上“回报社会捐献角膜”一句话。在那一刻,刘大娘回头看看躺在床上的儿子,眼里充满泪水。这位坚强的母亲强忍着泪水送大家走出病房,可告别的时候,老人的泪水还是夺眶而出。
赵老师说:“在这种情形下,一对老夫妇能做出捐献儿子眼角膜的决定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们不忘社会的滴水之恩,主动以公益的方式回馈社会的行为非常值得大家发扬和学习。”(本文来源: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