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jskx.org.cn 新华教育论坛 2007-2-19
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在喊“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从我读小学开始就在喊,喊道我研究生快毕业了也没见太大起色,倒是感觉教育改革越改问题越多了,原来还不算太高的学费涨上去了,大学生本来工作不难找现在变得难找了。教育改革问题出在哪里?
我觉得,不说别的,单纯说教育本身,我们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了,好像两者水火不容一样。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彼此之间没有绝对分界线,甚至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人从小学开始到研究生快毕业,再到走进社会,参加各种认证考试,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中国的、外国的,什么样的考试都见过。身边的同事、同学也不乏留学回来的,但是还真没见过哪个国家的教育里没有考试这个环节的。
人们都说中国考试多么喜欢吹毛求疵、爱出偏题、怪题来难倒学生,美国考试如何如何轻松、人性化。可是根据我的经验,我参加过不止一次美国方面主持的认证考试,感觉人家在这方面丝毫不比中国差,很多选择题,选项类似,全靠你对于细节的把握和记忆,可以说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你休想过关!!
前一段时间,大家对于标准化考试这个考试方法的批判非常厉害,说他如何如何扼杀“创造性”,如何“不人道”。我站在一个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上看待这个问题,觉得至少从理工科教育的角度说,标准化考试没有太多不妥当的地方。理工科教育强调的是过程严谨,答案正确,例如1+1=2,不可能出现等于3的结果,这和文科教育,写一篇命题作文出现不同思路有着本质差别。
素质教育要培养素质,那么什么是素质呢?心理稳定、品质端正、应变能力强、自理能力强、有创新性等等,都算的上是素质的一种体现,但是我想说,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到位。我没有办法想象一个人连起码的科学常识都不具备,就能搞什么科学创新(就像人们说的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而要提高一个人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要靠应试教育来完成。因为知识的积累很多时候是需要考试,需要“死记硬背”的。
可以说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夯的不结实,那后者就免谈了。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世界各国的教育模式各不相同,都是出于本国国情实际出发,结合本国未来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来设计的。因而美国教育跟俄罗斯不同;跟中国的更不相同。我们国家的教育有自己的优点:重视基础、重视知识的累计、培养出来的学生严谨求实、学习上有韧劲,缺点是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我们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尽可能保持优势,改进不足(有些地方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是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还是可以的)。而不是没有原则,没有方向的跟风,或者仅仅听信几篇文章的道听途说就去轻率的进行“改革”,最后把自己的优点都抛弃了,改出了个“四不像”,那肯定不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情况。
我个人对于教学改革的意见是:
应试教育在未来相当阶段内仍旧是我国校园文化教育的主要模式,这点既无法改变也没必要改变。
考试的形式、内容、题型可以进行一定的改变,来减轻教学负担。
学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应当是以知识积累为主,有些科目完全没必要开设:例如中学开设的“劳动技能”,教学生作什么雪花膏、修理拉线开关、电插座,还有什么学工、学农,除了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精力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