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13:37 法律界网站
“暴走妈妈”为捐肝救子日行10公里,感天动地的举动让每一个人震撼。这位朴实的母亲有如此坚韧的毅力让人不得不承认母爱的伟大。漫长的7个月对于“暴走妈妈”来说,就是儿子“重生”的倒计时牌。当“暴走妈妈”和她的儿子从手术室被推出来的时候,每个人心中的石头都落了地,“暴走妈妈”7个月的壮举没有白费。但是,在我们为他们母子庆贺手术成功的同时,又被另一个问题困扰着,如果器官捐赠库里资源充足的话,“暴走妈妈”还会日行10公里消灭脂肪肝,历经7个月才拯救儿子吗?
在英国,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妃戴安娜遭遇车祸,弥留时决定捐献器官。经过迅速匹配,她的肺、肝、肾、胰、角膜和部分皮肤成功移植给法国、芬兰、比利时等国的8名病人。
在美国,美国公民考驾照时要回答“是否愿意捐赠器官;捐部分还是全部”。回答印在驾照背面,并要求签字同意。一旦发生车祸等意外,可及时提取器官。
在西班牙,西班牙的器官捐献率全世界最高,每百万去世人口中有34至36人捐献器官。
然而,在我们国家,器官紧缺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每年约100万人需肾移植,约30万人需肝移植,却只有仅1%左右的人获移植。不是我们的医学技术不够发达,也不全是守旧思想限制资源数量,原因在于器官捐赠的共享平台不完善,志愿者捐献无门,病人又无处寻找配型资源,这样很容易造成捐献器官的浪费,又可能使病人丧失重获健康的机会。
关于尽快地解决器官资源共享的问题,专家学者和爱心人士都希望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器官捐赠机构,将病人信息和器官信息进行整合,构成全国性的信息网,各地病人在需要配型器官时,可以迅速地在已有的资源中进行搜索,及时准确地为病人提供资源。
同时,我国器官的捐赠数量还是较少,这与宣传力度、相关知识的普及都是有很大关系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志愿者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专业机构的建立,会有更多的病人重获新生!从我做起,怀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