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忆:三个不同年代考生讲述他们的高考
2007-02-16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整整30年。

30年的历史,白云苍狗似的变幻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命运。高考,在许多人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今年,950万人报考,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全国高校本科招生计划为260万,已不复当年“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景象。

今天,我们再次唤醒三个不同年代考生的高考记忆,希望能传播这样一个理念:人生不仅仅是一次高考,让我们对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吧。

总分180就能上线了

年代记忆:上世纪70年代

讲述人:潘先生(1977届高考生)

目前职位:广西武鸣县县委秘书

1977年是高考恢复的第一年,考生身份五花八门,甚至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呢。老少同场考试,是那个特殊年月才有的风景。那时我虽然高中已毕业一年了,可在考场里还算是小弟。

白天干活

晚上抽空来看书

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农村还没有分田到户,大家都靠挣工分吃饭。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也只能在白天挣工分,晚上抽点时间来看书。当时条件很艰苦,农村根本没有通电,条件好的家庭会有蜡烛、煤油灯来照明学习,条件差的就只能点松香来看书复习。可是松香燃烧时烟很浓,我经常被熏得眼泪直流,而且还被熏成“大花脸”。

我爱人跟我是同届考生。高中毕业后,她就回家帮家人做农活,晚上收工后才能抽空做高考的复习准备。一天晚上,我岳母在院子里隐约闻到从厨房里传出一股焦味。岳母起身走到厨房一看,发现原来在煮猪食的我爱人,因为白天劳动太累,居然捧着一本复习资料趴在炉灶旁睡着了。锅里的水早就烧干了,煮焦的猪食散发出浓浓的焦味,放在灶台边的蜡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倒了,眼看就要烧到书本,还好发现及时,那可是她唯一的一本复习资料呀。

没钱买表

靠监考员提醒时间

我们当时的条件可艰苦了,很多人进考场的时候都没有手表。

没办法,只能靠监考员提醒考试时间。如果有的监考员一时疏忽而忘记提醒的话,那可就惨了,有一些考生可能就来不及答题。

我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因为自己没有手表,监考员也没有提醒考试时间,结果等老师提醒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时,他才如梦初醒,发现自己作文还没有写。

数学成绩

多数人是个位数

我是1975年高中毕业的,我们那时初中高中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的中学生都在忙着学工学农,文化基础薄弱。

参加高考,许多人连很简单的一道运用勾股定理求解的数学题都答不出来,高考的英语试题基本上单词都看不懂。说出来不怕笑话,很多人高考数学成绩是个位数。

尽管当年只要总分上了180,就能上线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落榜了,我和我爱人也双双落榜。吸取了第一次高考失败的教训,第二年我们继续参加高考,双双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年代记忆:上世纪80年代

讲述人:刘先生(1986届高考生)

目前职位:某省直机关副处长

一眨眼功夫,高中毕业已经20周年了。我是我们村里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当时轰动方圆几十公里,全家人高兴得几夜没合眼。

受了刺激

我发誓要考上大学

对于我们来自农村的学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一定要考上大学。当时在我们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考上大学,就是脱掉草鞋,穿上皮鞋。

但是,因为农村落后的教育环境,加之求学的艰辛,这种大学信念意味着更多的痛苦和付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是受了刺激的。初中毕业时,我没考上高中,就回家务农了。当时家里准备盖房子,因为没有关系,结果审批手续一直办不下来。看到我爸到处求人的样子,那时我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一定要出人头地。

于是,第二年我回到龙岩白沙中学复读,最后考上了龙岩雁石中学读高中。

高考志愿

全部跟“农”有关

那时高考录取率比较低,而且一律要“名媒正娶”,不像现在还有什么自费生、委培生等。

现在考生报志愿,背后肯定是一场亲戚朋友总动员,而且学校社会也会有一系列的咨询活动。我们当时根本没有这些,自己没什么见识,亲戚朋友都是泥腿子,老师对学校及专业情况也不大熟悉,我们不知道该问谁去。只是在潜意识里,我们对农业比较熟悉,所以就全报跟农有关的学校了。从北京农大、北京林大,一路报到福建农学院(现在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学院。哈哈,是不是有点土?

搭上高校并轨头趟车

年代记忆:上世纪90年代

讲述人:黄先生(1996届高考生)

目前职位:福州某IT公司行政主管

我是1995年、1996年两次参加高考,1996年还刚碰到了高校并轨招生,学费大幅提升,但我并不后悔,因为复读这一年对我太重要了。

复读一年

上演乌鸡变凤凰

1995年,我首次参加高考,结果成绩并不理想,连大专线都不到。

复读压力很大,那年春节,那些考上大学的同学回来,相邀搞个同学聚会,我就托词没去,因为觉得自己特没面子。

正是这股源自内心的自尊,也激发了我持久向上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我的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乌鸡”终于变成“凤凰”了:一年后,我的学习成绩达到整个年段的前几名!

填报志愿

自己要有点主张

由于第二年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到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亲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找了一大帮亲戚朋友帮我作参谋。

有一个亲戚令我特别感动。这位热心的亲戚为了帮我填报志愿,自己还专程请教了别人,在高考志愿报考手册里,密密麻麻地做上各种记号,比我还认真。

后来,我也自然听从这位亲戚的建议填报了志愿。结果发现,自己所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并不是什么好专业,一个十足的万精油专业,哪里都用得上,哪里又好像用不上,出来找工作还费了一番周折。

现在想来,填报志愿还是自己有点主张比较好啊。

 

来源:东南快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