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延续希望之光
2009-10-10

2009年10月09日15:20  北京晚报

  本报讯近日,第七届亚洲移植免疫论坛在京召开,为接受器官移植者展示的“延续希望之光”是,努力找到科学方法,不过度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延长移植器官的功用时间,提高移植者的生存质量。本次论坛由中国透析移植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共同主办,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承办。

  肾移植已被公认为是挽救濒临死亡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最有效手段。至2003年底,全世界已有超过60万余人次接受了肾移植。自2000年以来全国肾移植数量迅速增加,到2005年底,我国大陆统计已经累计超过6万例次,肾移植年移植量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家。

  在本次大会上,卫生部副部长、我国器官移植领域著名专家黄洁夫就医疗体制改革下我国当前器官捐献和移植发展做了专题报告。据介绍,在过去十年,中国的器官移植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无论是肾移植、肝移植、心肺移植还是骨髓移植,无论是在数量上、技术上,都已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目前已累计开展器官移植超过10万多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我国每年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已超过1万例次。

  我国外科著名先驱教授裘法祖教授曾说:“器官移植是21世纪的手术方向。”而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移植后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迅速发展的里程碑。

  作为此次亚洲移植免疫论坛的国际讲者,来自美国阿拉伯马伯明翰大学器官移植中心的Professor John J.Curtis指出,现在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移植后科学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剂保障移植受者和移植器官的长期生存是当前器官移植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恰当地使用免疫抑制剂不仅是科学,而且更是艺术,在目前对免疫水平很难精准测评的世界难题面前,临床使用的经验十分重要,有经验的医生要注重权威的医学证据,要常读专业论文,结合个人风格,给出最佳治疗方案。来自瑞典隆德大学医学院的Henrik Ekberg教授曾在权威的《新英格杂志》和美国免疫反应杂志发表“兴奋点研究”的前瞻性成果。他认为在这一研究中,上市逾10年、服务过150万名患者包括儿童的免疫抑制剂骁悉,以稳定的药代动力学,以无肝肾毒性的优点,保证了免疫抑制效果,得以改善肝肾功能,同时使移植器官排斥反应风险最小化,成为免疫抑制剂基础药,而且带来伴随药物的减量。他说,虽然上述研究的千余名患者中没有亚洲人,但对中国也有参考作用的是,在只用活体肾移植的土耳其,和只用尸体肾移植的西班牙,都证实了骁悉同样的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移植部主任张小东教授强调,肾是所有可移植器官中最易发生排斥的,因移植者要终生服用严格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剂量不足和过大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医生严格随访非常重要。

  专家们积极提倡人们支持器官移植事业,拥有“利他”精神。据悉,美国超过一半的肾移植是来自亲属的或他人的活体移植,活体移植供者的风险主要来自麻醉,供者远期风险与其他常人无显著差异。对于移植者专家们的期望是低盐、戒烟,因为高盐可以加重心血管病,而吸烟对于免疫力低下的移植者加大了发生肿瘤的危险。

  又讯 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黎磊石院士牵头发起,特邀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共三十三位肾移植领域著名专家共同撰写的《中国肾移植手册》第二版面世。该书以适应专业知识的发展、配合相关法规制度的实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为要领,为移植医生提供了结合中国实际的经验和分析,将促进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贴士

  ●中国器官移植开展最多的是肾移植,累计86800例。肾移植患者十年存活率已经超过60%,存活时间最长达32年。

  ●我国肝移植总数将近16000例,存活时间最长达12年。据联合器官分配网络资料,在美国,肝移植一年生存率为82.2%,5年生存率为70至75%,最长生存时间达30年。

  ●在2003至2007年间,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有717多例,存活时间最长的接近16年;肺移植有165例,存活最长时间达8年。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