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福利院传出爽朗笑声
2009-10-07 07:32:00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宋开文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六十华诞的节日里,有一个群体尤为令人牵挂:生活在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他们过得还好吗?他们是怎么过节的,他们是否感受到了这份特别的温暖? 昨(6)日,细雨霏霏,天气有些微凉,记者走进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感受他们的真实生活。在福利院,什邡市民政局领导正提着一篮篮水果,前来节日问候。深秋还没到来,仓库里已堆满了棉衣和被子,工作人员正在张罗着提前将过冬物资发放给老人和孩子们。院子里一派喜庆祥和,不时传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地震孤老的房间,挂上了红旗 整洁干净的福利院,一排排崭新的房屋白墙红瓦,一行行绿树十分养眼。 随意推开一间住房,呈现在眼前的是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地面,两张床上折着碎花的新被子。电视机、收音机、还有卫生间。引人注目的是,在床头上方,贴着一幅开国元勋的画,画像旁,挂着一面鲜艳的国旗。这一抹鲜红,使得这个房间看上去有着特别的喜庆气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房间的主人是一对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老人,老头李兴觉今年64岁,地震后住进福利中心。经过工作人员的细心照顾,他们终于走出阴影,渐渐地有了笑声。这幅画和这面红旗都是他自己在国庆前买来挂的。 正说着,一位老人乐呵呵地回来了。穿着干净的衣服,眼睛里写着笑意,他就是李兴觉。“我正在镇上和老伙计冲壳子呢,听说有客人来,才赶回来了。” 老人告诉记者,中秋节那天,他吃到了以前从没有吃过的好月饼,那是援建方北京赠送的。假期这几天,不断有当地领导来慰问,送水果,送祝福,也有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专程赶来看望,一起联欢。 国庆节当天,他守着电视把阅兵式全部看完了,“那真的太威武了!看到国家强大太高兴了!”他信步走到镇上,拿出几元零用钱,买了一幅画和一面小的五星红旗,端端正正地贴在床头上。 八旬老夫妻:感谢这位好红娘 在什邡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两位牵手散步的八旬老人,成为每天院里的一道温馨风景。他们是84岁的黄开章老大爷,和83岁的曾庆秀老大娘。在工作人员的撮合下,这两位原本孤独的老人,携手共度幸福晚年。 昨日午饭后,黄开章大爷一边轻轻地为老伴捶背,一边给她讲些笑话。曾庆秀老大娘则露出一脸的幸福。说起他们的“黄昏恋”,两位老人都还有些害羞:“这多亏了好心的小张。” 老人说的小张,是以前皂角乡敬老院院长张大伦。两位老人以前就在敬老院生活,新的社会福利救助中心建成后,他们搬进了新房子,张大伦也一起来了。 原来,有着多年敬老院工作经验的张大伦,认为敬老院的老人不光是吃饱穿暖就行了,他们也有精神上的需要。如果有合适的伴,一起安度晚年,互相有个照应,这样的晚年生活会更加幸福。于是他经过留意,发觉黄开章和曾庆秀性格相投。在他的撮合下,三年前,两位孤老成婚。 黄昏恋情让他们尝到晚年幸福。两位老人每天从食堂打饭菜回到家里,坐在小茶几上一起吃。 现在,每天早上曾庆秀都要叫上老伴到院里跑步锻炼身体。晚饭后,她就牵着老伴的手,到外面散散步,让院里院外的老人好生羡慕。 “有工作人员的尽心照顾,有全社会的关心,还有这份感情,幸福着呢。”黄开章老人笑着说。 如今,张大伦已成功地撮合了四对孤老,他们在福利中心更加幸福地生活。而当过兵,干过村支书的张大伦由于感人的敬老事迹,去年被评为全国孝老敬老之星。 福利院的弃婴,正在健康成长 在什邡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有一个刚十个月的弃婴,如今怎样了?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看到了这个手脚有些残疾的女婴。孩子由一对孤老照顾,76岁的鄢正勋老人正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给孩子喂刚刚煨热的米羹。孩子脸色红润,眼睛清澈,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 十个月前,老人在路边捡回了这个被遗弃的孩子。福利中心经过商量后决定,把孩子交给陈英云和鄢正勋两位老人,由他们照顾。一是他们有带孩子的经验,二是他们对孩子有感情。果然,两位老人对孩子照顾得特别精心,福利中心买了奶粉,老人则每天分多次给她喂养。 “很多时候晚上都要被吵醒,这家伙很闹。”鄢正勋说,“不过,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个盼头,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孩子起先没有名,后来,福利中心给她起了名:谢党恩。 中心主任刘贵德介绍,孩子的病情专门请医生来看了,因为现在太小,不适宜手术,当孩子再大一些时,福利院将尽力治好孩子,使她健康成长。 说到这里,小小的孩子似乎也听明白了,咧开小嘴,哈哈哈地笑着,还用两只手不停地快活挥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