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5:扎根灾区的心灵驿站
2009-09-17

2009.9.17

“有空你要过来玩儿,我们的新办公地点除了面积小点,还是和以前一样温馨。”
    9月9日下午,冷智远发来短信,邀请记者去他所服务的12355心灵驿站做客。心灵驿站因为屡遭洪水侵袭,只好搬离原先所在的板房,进驻附近的任家坪小学新校园办公。
    有意思的是,搬家前,县领导叮嘱冷智远:搬迁动静不要太大,免得老百姓以为心灵驿站不跟他们同甘共苦了,心头不舒服。
    冷智远明白领导话中的含义——扎根于灾区的12355心灵驿站,能给灾区青少年带来心灵上的安全感。
    这样的12355心灵驿站在四川有73个,它们分布于四川13个市(州)的29个地震受灾县,其中包括10个地震极重灾县。
    “麦糠理论”——心理援助比筛麦糠复杂得多
    2008年从山东聊城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冷智远成为当年的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志愿者。他被派驻到极重灾区北川的任家坪安置点后,重点负责12355心灵驿站的工作。
    这个紧邻北川中学原址的安置点,居住着来自北川灾情最重的受灾群众。地震过去一年有余,这里看上去秩序井然,记者8月底到这里采访的时候,看到不少人在板房间的过道上悠然踱步。
    但冷智远原创的一个心理学观点,揭示了安静背后的隐忧,这个观点叫“麦糠理论”。冷智远说,现在灾区老百姓心理状态好的、差的都有,他们住在同一个板房区。有的人表面上看去好好的,其实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就好比混杂在一起的麦粒和麦糠,一眼看不出来。只有用铲子扬起来,再吹一阵风,麦糠才能被吹走,剩下的才是麦粒。”“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就是‘一扬一吹’的过程,首先要认识他们的心理状态,接下来才是心理援助。”
    实际的过程远不像筛麦糠那么简单。
    任家坪设计了一份小问卷,里面的问题看上去很专业,诸如“地震后人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产生这些变化后心理上有无不适”等等。
    冷智远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做第一份问卷的时候,对方满脸的警觉,反问:你调查这个做啥子?第二户人家也是同样的反问。冷智远跑了半天,50份问卷只完成了2份。他逐渐明白这种办法行不通,“谁会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呢?”
    相反,通过平时朋友式的聊天,他倒是发现了不少线索。有一次,一个村委会主任告诉冷智远,他们村的妇女主任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休息不好。冷智远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才知道地震中这位妇女主任的亲人伤亡很重,于是推测这是地震后遗症。
    他继续聊下去,知道了这种现象在基层干部当中比较普遍。依据这个线索,他利用跟村干部们在一起的时间,教给他们几套按摩手法:干梳头、三点法、鸣天鼓等,只需要睡前躺在床上按摩一下,就能促进睡眠,缓解压力。这套办法深受欢迎,逐渐在当地流传。
    冷智远掌握的好办法,还有为小朋友量身定做的“在运动中恢复”、沙盘游戏、电脑小游戏等等。在他看来,这些办法的好处,在于不用讲心理问题,就可以帮助大家缓解心理压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2355心灵驿站让热线服务“生根长腿”
    12355心灵驿站的名字源于12355热线,该热线是全国统一的青少年维权与心理咨询专用电话号码,而心灵驿站就是从热线中走出来的现实版12355。
    团四川省委权益部李霞部长表示,过去12355热线单兵作战,处于等着电话打进来的被动地位,在一些基层甚至出现了“热线没人打”的尴尬局面。
    “有些青少年不肯向熟人暴露自己,却愿意向陌生人倾诉,12355热线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则是以建立现实中的信任关系为前提,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光靠热线显然不行。”
    地震所致的心理问题,以后者为主。李霞说,团组织建设的12355心灵驿站,就是要扎根灾区,做青少年的知心朋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公益组织“赠与亚洲”为灾区募集了大量资源,拿出其中342万元人民币,与四川团组织合作启动12355心灵驿站项目。
    和普通的心理援助机构不同的是,12355心灵驿站不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借此对灾区青少年的心理施以积极影响。
    从项目启动的那一刻起,12355心灵驿站就显示出延伸热线、扎根灾区的姿态。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沙盘游戏、电脑、电视、桌椅……每个心灵驿站都实行标准化的硬件配置,足够支撑数年的运转。
    项目办公室从灾区选拔并培训了100名志愿者,他们有的是服务灾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有的是灾区青年,还有老师、医生等。这些志愿者的优点是对灾区有深入的了解,定期举办的培训则能弥补他们心理学知识的短缺。
    项目的亮点还有激励机制。志愿者每月得到600元补贴,同时也接受严格的考核。组织者根据考勤、举办活动次数、服务人数、服务效果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评,被扣一定分数的志愿者会被扣发补贴,而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则能得到奖励。
    12355心灵驿站组织的游乐活动,隐含着专业的心理学技巧。
    魏正萍是服务于什邡市金海安置小区12355心灵驿站的志愿者。刚开始,她也遇到和冷智远相似的尴尬,跟板房区的老百姓张口一提心理问题,对方的脸色都变了。而孩子们则因为不懂,一脸的茫然。
    现在对魏正萍来说,开展工作已经不成问题。12355心灵驿站配备的“秘密武器”,如沙盘游戏、像电脑游戏一样的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能帮助志愿者识别活动参与者内心的秘密。
    心灵驿站有一套深受孩子们欢迎的沙盘游戏。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沙盘中摆上汽车、房子、人物、动物、花花草草、军事武器等各种模型,觉得像过家家一样好玩。通过摆出来的场景,志愿者可以推测出孩子的心理状态。
    今年暑假,刚刚小学毕业的高宇婧玩沙盘游戏的时候,就被志愿者魏正萍看穿了心思。高宇婧把“爸爸”“妈妈”的模型摆在沙盘的边缘,把“自己”放在沙盘的中央,还在“自己”和“爸爸”“妈妈”中间种上一排“鲜花”,养上一群“鸭子”、“小狗”。
    这个活灵活现的沙盘场景,一下被魏正萍看出了端倪,“她把自己和爸爸妈妈隔得老远,说明她不愿意受到家长的束缚”。
    魏正萍把沙盘场景用相机拍了下来,并在电子档案中记录了高宇婧的状态。对于12355心灵驿站的常客,魏正萍会给每人建一个文件夹,用于记录来访者的心理特征。那段时间,因为面临升初中,父母天天催着高宇婧多看点书。可是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高宇婧只想放松放松,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很烦恼。玩沙盘游戏的时候,她的心思无意中摆进了沙盘。
    作为过来人的魏正萍,非常理解孩子的心情,经常在心灵驿站的“悄悄话空间”听高宇婧倾诉,开导她缓解和家长的关系。
    “娃娃跟你耍得好了,就会跟你坦诚相待。”魏正萍说。
    心灵驿站的来访登记本,已经订了厚厚的几本
    心灵驿站的访客,除了娃娃,还有大人。
    在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点的12355心灵驿站,很多从门口经过的大人被里面的温馨装饰所吸引,进去坐了坐,就喜欢上了这里。他们当中,有的连12355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却无形中享受了服务。
    志愿者韦竞在这里有一批愿意掏心窝子跟她说话的朋友。30岁出头的陈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个,韦竞称呼她陈姐。
    这个安置点有1.2万多人,板房屋檐下挂着的鸟笼里,偶尔传出几声鸟鸣,吊兰透出的绿色,透着市井生活的气息。但韦竞发现,人们的心理状态,远不是他们外表所展现的那么安详。
    “有说有笑,该穿的漂亮衣服还照样穿,该化妆的时候还是化妆。”这是韦竞看到的平时的陈姐。
    “一到心灵驿站坐下来,她就换了个人似的,没完没了地讲她的女儿。”韦竞在闲聊时认识了陈姐,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陈姐上6年级的女儿在地震中遇难。一年多过去了,她还是没能摆脱失去女儿的阴影,经常拿着女儿的照片找韦竞倾诉,反复讲女儿有多乖、女儿不应该死。
    韦竞从未打断过陈姐的倾诉。她知道,这是一个心理宣泄的途径,如果悲观情绪得不到宣泄,可能会出其他的意外。
    勤俭人家安置点12355心灵驿站的来访登记本,已经订了厚厚的几本。
    团四川省委权益部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平均每个心灵驿站直接帮助过的青少年有600人左右。在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安置点,这个统计数据已经十分保守。
    而研究表明,孩子的良好心理状态能影响他们的父母,这样算下来,一个心灵驿站实际影响的人数可放大到1800人,全省73个心灵驿站,就能影响131400人。
    12355的探索为基层团建开辟了一块新阵地。记者从团四川省委了解到,青少年维权、大学生就业、青年创业等重点工作也将纳入12355热线服务内容。打进热线的青少年按照语音提示,即可享受相应的服务。
    12355热线这块新阵地的影响力,也随着心灵驿站的深入服务,日益加强。在广元、绵竹、什邡等地,12355的形象广告登上了人口密集的市区广场、大型安置点,还有车流密集的高速公路出口处。
    “在社会上的声势大了,才能服务更多的青少年。”一位心灵驿站工作人员说。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