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英和众多网友的接力帮助下,老人在石市的生活才得以维持
■本报报道后再次引发爱心接力,昨日老人在民政部门安排下“回家”
■前来送行的热心市民抹着眼泪对老人(中)说,我再也不能天天来看您了
■经过长途跋涉,老人到了新家
新闻回顾
孤病老人盼望有个家
■本报9月4日对老人进行了报道
年近7旬的李芳(老家在邯郸魏县)在石市生活多年,5月底的一场重病扰乱了他的生活。无儿无女的李芳老人幸得刘英和众多网友的接力帮助,在石市生活才得以维持。
一场秋雨一场凉。冒着近日的连绵秋雨,刘英仍在坚持给李芳老人送饭,可老人每况愈下的精神状况和日益转凉的天气,却让刘英暗暗担心:老人晚上无人看护,病情复发怎么办?天冷了,老人行动不便,取暖(老人冬天一直用小煤炉取暖)时发生意外怎么办?
刘英的担心,也是一直热心照顾老人的邻居陈大夫、网友陈贤峰等人的忧虑。陈大夫经营的诊所异常繁忙,但她还是经常挤时间给老人送来饭菜和营养品;陈贤峰经常出差,他一回石就赶来看望老人。尽管如此,与老人的需求相比,大家的照顾仍显得不够周全。为老人找个家,让老人得到周到的照顾,成了萦绕在大家心头的大事。
9月初,李芳老人租住的小屋拆迁,老人拖着病体再次搬家,暂与他人合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内。“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有个自己的家,不用再搬来搬去?”老人热切期盼着。
爱心接力
跋涉5小时老人到“家”
■老人有了新家
昨日上午8点,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二科科长万军生便赶往李芳老人家中。考虑到老人行李较多,石市救助管理站专门准备了一辆大的救助车。老人的书籍装满了两个大木箱,他们将其全部装上车,并用绳固定。同时,他们还细心地将棉被铺好,以便老人有一个较舒服的坐姿。
一路上,秋雨淅淅沥沥。随着离“家”越来越近,邯郸市救助管理站和魏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入到送老人“回家”的队伍中来。一路上,工作人员不时停下车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14时,经过近5个小时的跋涉,老人终于到“家”了。
老人的“新家”是位于魏县双井镇的魏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而这里恰好也是老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下车后,老人看着宽敞的院落和整洁的公寓,吃着工作人员端来的热气腾腾的豆角炒肉,眼圈红红的,嘴里重复地说着“挺好的,挺好的”。
事情进展
两地民政部门联手救助
记者在石市民政局了解到,“三无”老人或是“五保户”是按属地原则进行管理和赡养的,也就是按户籍所在地进行供养。李芳是邯郸魏县人,应由当地的相关部门接收和赡养,石市无法安排老人入住本地养老院。随后,记者联系到邯郸市民政局和魏县民政局,希望民政部门能为老人的晚年安个稳定的新家。
了解到李芳老人的情况,魏县民政局核实情况后,决定为李芳老人“开绿灯”对其实施救助。“我们尽量简化程序,将老人安排到魏县一流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魏县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李学军承诺说。石市民政局看到本报报道后,承诺安排车辆,将老人送往魏县。200多公里的路程,两地民政部门从热心网友手中接过照顾李芳老人的“接力棒”,开展了一场跨地区的联手救助。再现惊喜
老人在新家获专人照顾
李芳边吃饭边环视房间,洁白的墙壁,整洁的被褥,崭新的脸盆等生活用品,他好像怎么也看不够。魏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院长连保群告诉记者,这个公寓今年刚刚交付使用,院内可容纳200余名老人同时入住。“我们马上就要在各个房间安装暖气了,取暖季一到,老人们就可以暖暖和和地过冬了。”
连保群还表示,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和个人情况,他们将为老人单独安排一个房间,并派专人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