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不健康六种预兆可识别
2009-09-09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09年09月09日

    心理专家表示,儿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共同成长发展,并且儿童期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稳固对人的人格、智力和道德观的养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在时刻关注孩子身体成长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保健。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心理不健康时,会出现一些家长可以追迹的征兆。

    恐惧

    恐惧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负面情绪。主要表现在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对打雷闪电感到极度紧张。另外,儿童会对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惧感会出现回避、退缩的行为。

    失眠

    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焦虑

    儿童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容易担心害怕,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人际关系恶劣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他们与父母、老师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待人慷慨友善的情形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往往出现人际交流障碍,对旁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具有猜疑、嫉妒、退缩心理,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容易出现多动症,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具体来说,孩子会出现一些小动作不停,注意力无法集中,易激怒或冲动,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事,也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儿童期的心理保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