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心愿 失明老人替她"看日出"
2009-09-09

2009-09-09 08:56:40

癌症患者完成"最后心愿" 失明老人替她"看日出"

  津网讯 “一定要帮我把角膜和遗体捐献给社会,完成我最后的心愿。”昨日(9月8日)凌晨5时50分,在天津市肿瘤医院中山门住院部的病房内,54岁的吕凤琴静静地闭上了眼睛。上午10时,吕凤琴的角膜和遗体相继完成捐献;下午4时,两位失明多年的患者终于做上了角膜移植手术,他们的光明,就是吕凤琴带来的……

  光明接力7小时

  两名患者复明

  据介绍,逝者捐献的角膜立即用于角膜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捐献的遗体则用于医科大学的医学研究。昨日(9月8日)下午,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内,两位患者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70岁的赵大爷(化名)已经失明了30多年,患有角膜白斑、白内障,经过1小时30分钟手术,他的左眼重见光明。整个光明接力过程,仅用了7小时。

  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赵少贞副院长介绍说,逝者捐献的角膜中心部分为两人手术,而边缘部分则作为角膜源储存在医院,以备角膜穿孔等病人的需要。这意味着,一个人捐献角膜可供大约6个人手术。

  受姐姐影响

  妹妹夫妻也要捐献

  几乎每次有人捐献角膜或遗体时,都能看到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宣传小组”的组织者赵永华。吕凤琴去世后,家人也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他。“我们当初决定捐献角膜和遗体时,就是受到赵老师的启发。”钱先生说,当初是姐姐首先决定捐献的,那个时候姐姐住在红桥区,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赵永华,在得知关于捐献遗体的一些事后,当即决定办理公证。后来,姐姐的行为也影响了他们夫妻二人,和女儿沟通后,没想到孩子很快就答应了。那时,22岁的女儿正在上大学。

  期待官方组织

  让捐献流程更通畅

  “天津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宣传小组”的组织者赵永华告诉记者,从1984年开始,天津市已有近500人捐献了遗体,3000余人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60余人捐献了角膜,近500人加入捐献角膜志愿者的队伍。志愿者的数字,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等待角膜的患者来说,还远远不够。钱先生说,以后,他也会加入志愿者宣传小组,向人们介绍捐献遗体的知识。但是他更期待,天津市能够成立官方机构,让捐献的流程更通畅,这也是对捐献者家属的一种安慰。

来源:天津网

  没有告别仪式

  穿着自织毛衣离开

  昨日(9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医院时,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准备摘取角膜,吕凤琴的亲朋好友都来到这里,和她见最后一面。“我们不准备搞任何仪式,就在这里和她告别吧。”吕凤琴的爱人钱先生说,他们夫妻俩一直反对封建迷信的祭奠方式,捐献角膜和遗体的公证是两人2005年办理的,当时全家人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她临走前就说,要穿着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离开,不会穿寿衣。这身毛衣裙,是她亲手织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