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患了“成长焦虑症”
2009-09-04

2009年09月04日 10:10 来源:钱江晚报

 

        从有了孩子起,焦虑那根弦就在很多父母脑袋里扎了根。

        采访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也表示,比起以前,现在6岁孩子手上捧的语文课本,确实沉重了不少。比如,拼音课程的课时压缩在一个半月以内,结束以后紧接着上来的内容就是由词语和词组组成的小短文。语文老师坦言,这对学生的要求确实不低。

  这种不低的要求带来更大焦虑是,孩子会不会因为 “寡识”带来强大的心理劣势。像麦粒这样,弄得不好就会造成孩子心里的一大块阴影。万一被打击得一蹶不振,那该如何是好?

  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给正在焦虑的父母开了一剂药:“怕孩子因为认字量不够,输在起点上,家长们未免杞人忧天了。现代社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普遍非常重视,但这中间存在着一种不科学,也不具价值的认识倾向。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分为心理和知识两部分。现在的家长明显聚焦在后者,但事实上,上小学,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心理准备——对学校的适应和向往,而不是过量的知识储备。可以肯定地说,学前识字量的多少,跟孩子的最终成长和持续发展毫无关系,经过学习,这种所谓的‘先天不足’完全可以弥补。”

  章咪佳

  牙长得比别人慢,开口比别人迟,走路比别人晚……终于在进入小学后,有了张统一卷子的对比,有了一个统一标准的评判,这根焦虑的弦彻底绷紧了,反映到行动上,就是家长集体患了成长焦虑症。

  提前起跑的父母拍拍胸脯,欣慰地说:“幸亏当时有远见,让孩子不至于落后。”那些一路“放羊”过来的父母在孩子的第一次挫败感面前分化了,有捶胸顿足直呼后悔的,有淡定坚信自己孩子能力的。也难怪,父母都是过来人,明白什么叫竞争,深知一步落下,步步吃亏的道理。

  当然,家长的焦虑也并非全部是自我感觉,身边学校、教学评判机制也时刻提醒着他们:竞争无处不在。一位打进热线的家长告诉我们,原本幼儿园规定不能教孩子认字的,可幼儿园老师却脑筋急转弯似的,发了本识字卡片给家长,还亲自上阵示范怎么教孩子认识这些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