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漠深处坚守着三尺讲台
2006-03-17
   我是来自新疆阿图什地区的一名普通化学教师。

    阿图什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这里地广人稀,靠近沙漠。相当于半个海南省这么大的地区,教育却相当落后。说是国家支教,可是真正来到大漠深处教书的老师却寥寥无几,甚至根本没有。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落后,导致这里仍然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真诚地呼吁真正的志愿者来到这里支教,给穆斯林孩子一点温暖。

    我出生在山东日照,并不是新疆本地人,中师毕业,28岁,原来在山东日照的小学教自然,1996年走上讲台,1998年支援新疆教育来到大漠深处。没有想到,虽然我是中师毕业,在这里竟然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被安排到初中化学教师的岗位上,而且一干就是7年。在这7年里,虽然充满了很多的无奈,但是我知道有一条,就是如果我走了,这里就没有专职化学老师了,只能由生物老师兼教化学。7年了,学校没再分来国家公办教师,至今这所初中还有5名老维族民师,他们是支撑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石。

    这里没有自来水,电只有晚上乡政府限时间供送,大部分靠学校自己的煤油发电机发电,学校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毛主席时代的产物。我是教化学的,可是也就只有给学生作几个为数不多的演示实验,而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亲自动手。我们这里经济落后,至今乡村居民还没有通电,更谈不上看电视了。因为这里至今不通火车,所以大部分穆斯林都没有见过火车(火车只通到喀什)。

    7年了,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进修,读新疆师范大学化学专科。7年时间的奋斗尚且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可是学校的其他老师呢?在这个学校,除了校长是中师毕业以外,就轮到我是师范毕业了,其余的老师都是初中文化或者进修中师水平,是民办转公办教师或者民办代课教师,这就是我们初中学校教师的情况。那么小学呢?更到了小学教师只有小学文化的地步!

    我曾经几次想调回山东日照教小学,可是我都放弃了。如果我走了,那么初中化学课就开不起来了,学生一次一次挽留的那种情景我永远不能忘记。7年了,我真的希望国家真真正正来关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给穆斯林孩子和汉族孩子一点出路。在这里驻守7年的时间里,没有见到一名公办教师或者一名志愿者教师到来,我是这7年里的唯一一位公办的、仅有中师文化水平的支教教师。我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我不可能再回山东了,因为这里需要我继续奋斗,需要我留下。这里的穆斯林都很爱我,但是我也很苦闷,我真的希望有人能来这里支教,来帮助我们。

    我一年只能放假回家一次,因为我先要坐汽车到乌鲁木齐再坐火车,火车票需要700多元,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70多个小时的日日夜夜,可能我的这一生真的就是这样了。但是我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说实话,我是今年7月份被阿图什地区教委报送到新疆师范大学化学系进修的一名仅有中师文化的我,关于感动中国的支教人物徐本禹的事迹《我所在学校非常闭塞我根本没看过电视在这7年里》所以很为教师的我,感到很惭愧,,我是才听说并也在师大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感觉象徐本禹这样的大学生,真的是太少了,我对于他这个大学本科生来讲,能做到些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他所在的学校跟我们比起来要好的多,但是对他讲是个挑战!我真的很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优秀志愿者,能够来阿图什工作,也许着是我的一种奢望吧,可能说现在大学本科生很多,但是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不要说本科生,连个真正的大专生都是可数的呀,如果真有几个能够来这里工作振兴边疆教育,那么我想这里的学生,也能考上几个大学生,我所在学校的学生是小学考上来的,都是小学的尖子生,因为这里还没有实现9年义务教育,还是实行的小学6年义务教育,考到这里的学生都要住宿的,因为他们的家里学生一般是200里地,甚至更远的地方,从我门学校到县城作车得21个小时,往返真的很难,就这种条件下,学生门刻苦的努力学习,使我们教师感到欣慰,尤其我常年教初3化学,更能体会这种心情,可是我们教师的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我来学校教书的时候是中师,教育方法也仅停留在小学的水平,只能说作到把初中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更深的东西,我们根本无法去了解,这几年的化学中考很难,做为主教化学的我,有的都不会做这样的题目,因为这种题型根本没见过,因为没辅导资料,基本上是一跟粉笔一本书,一个黑板擦,的模式,多媒体教育就更不能奢望了,我感觉我们这代边疆教师已经对不起学生了,误人子弟呀。我真的希望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来到这里哪怕给教师讲讲大城市也是好的呀,开拓视野!

    说实话,我在这7年里有过动摇,曾经在假期回家山东看望父母,父母哭了,我也哭了,那个时候我就不想回新疆了,因为我本身是日照的城里人,在城里的小学教书,一个月1500多,别看教小学,也比我在新疆教中学700多赚的多,但是我记得02年的时候我有1个星期没有回学校,可是新疆那边的乡政府,都被穆斯林给赌住了,说孩子到初三了,化学课还没有开,是教汉语的老师来带化学课,可是效果不好,让我回去,乡政府没办法,给我打电话恳求我在呆一年,等喀什师范,分配毕业生到这里的,你在回去,我在电话听到汉族学生的哭泣,我的心软了,又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到了新疆,一直干到现在也没见一个化学专业的教师分配到这里来,可是我也只是中师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感到我对不起那里的学子呀。

    常年在新疆工作,我感觉我落后了,到新疆师范大学才学会用电脑,感觉科技发展真的很快,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论坛,所以发表了文章,没有想到这么热烈我感觉,真的很欣慰,在今年的新疆和田地区招聘1000多名教师中,参加考试,我没有想到的是,真正学习好的不来南疆工作,我记得有一个报考小学职位的学生数学是最高分63分,是这些报考小学教师的数学最高分考的是初中数学,我感到很诧异,这样下去虽然教师数量增加了,但教师素质还是在原地不动,甚至倒退,小学打不好基础,初中基本也学不好,这就是边疆的现状。

    我所在的阿图什地区,还不如和田的现状,这里真的很贫困,这里的学生每天吃囊,是一种新疆特有的食物,大饼,一般这种饼烙出来,够他们吃半各月的,很难吃的,菜基本上就是那种土豆,一天这些学生吃饭绝对不超过3元钱,现如今大城市3元钱算的了什么,可是在这里3元钱是他们的口粮,这里是靠近沙漠最进的地方之一,水要到15里之外的井去打,真的是好难,我是个很爱喝水的人可是到了南疆,气候干旱,喝水也只是我的一种吝啬的行动吧,有时候我真的想到了放弃,有的学生问我,阿图什地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最远就到乡政府所在地了,县城都没去过,更别说地级市了,还有的学生问我,什么是计算机呀,是不是会算术的机器呀,还有学生问我电视机是什么?是不是能看到人呀!我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很难受,这也许也是我门老师的无奈。虽说我一个月700多元,在你们眼里不算的什么,可是在大漠却受到穆斯林和汉族的羡慕,这里的老百姓一年纯收入不超过1000元,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从某中意义讲,国家重视了教师,重视了教育,所以我相信我们国家还是会有希望的。

    这次来到新疆师范大学进修,感慨颇深呀,到阿图什教委的时候,办公室的主任对我说,你从新疆师范大学化学系进修回来,就可以到地区去教高中化学了,晋升我为中学一级教师的职称目的想留下我,可是我想了很多,我只是念到师范学校,根本没念过高中,这样的话,我是更对不起这些高中学生了,可现实是,这里高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中师进修爬破到高中去教书的,当地有句名言叫拔高使用,既高中教师初中骨干选调,初中教师小学骨干教师选调,小学教师,初中优秀毕业生选派。这样长期以往,边疆地区的教育何时能敢得上发达地区那?也许这永远是个梦想,我已经想好了,这次进修回来,我还会到原来的学校,继续在大漠深处坚守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坚守大漠三尺讲台!!!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系,骨干教师进修3班

                                                                                                                                                  王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