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对于相当多的病症而言,器官移植几乎是唯一的治疗办法,假如没有足够的器官捐赠,这些患者无疑将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器官捐赠体系的建立,无疑是器官移植治疗的基本前提。
不过,当前国内捐献器官数量有限,恐怕还不能仅仅拿公民捐赠意识缺失来说事儿。巴菲特之所以把自己的慈善捐款交由盖茨基金管理,其实正源自其对于盖茨慈善基金效率的信赖。至于国内一些民众之所以对爱心捐款不感冒,其实未必是因为缺乏爱心意识,而不过是缺乏可资信赖的捐款之处罢了。捐献器官其实也是同样道理,捐献器官固然需要捐献者的爱心和勇气,但也离不开对于受捐机构的信赖。从这个角度来看,真要提升公民的器官捐赠意识,除了加强宣传之外,其实更需要器官捐献的管理和流程做到真正的公开与透明。不难设想的是,器官捐献者显然希望自己的器官能够给最需要最适合的患者,假如受捐机构却按照出钱多者先得的原则进行器官分配的话,显然是对捐赠者初衷的违背。既然如此,确保捐赠器官得到最大程度的善用,并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器官分配机制,只有获得器官捐赠者基本信赖,器官捐赠意识的日渐形成才具备了基本前提。
此外,既然器官来自捐赠,那么器官的移植显然也应该秉承公益属性才是。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器官移植治疗过度的商业化和逐利化,甚至成为了有钱人的专利,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甚至面向国外高收入群体开展“器官移植游”。别人的公益捐赠,却被当作了的赚钱牟利的渠道,如此“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器官捐赠恐怕没人会心甘情愿。可见,在归咎于公民器官捐赠意识不强之前,器官移植治疗自身的缺乏公益与不公平,恐怕更应反躬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