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保证有第一流的教育,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有第一流的教师。温总理与东北师大学子的一番话,显示出了高瞻远瞩的眼光,给广大有志当教师者极大鼓舞。然而,怎样才能把那些最优秀的学生,都吸引到师范院校读书,把那些最有才华的学生,都培养成人民教师呢?
问题分析起来其实并不难,最优秀、最有才华的学生想要什么,师范院校、教师岗位就给他们什么,就行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知道,最优秀的学生想要什么,优秀的教师想要什么,我们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社会,收入最能证明个人能力和价值。因此,应当多给教育增加投入,大幅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这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继续在世界排名100多位、落在乌干达的后面,仍有高中教师拿着400元的月薪,我们未来的教育就很难说有希望,教育界也很难成为“人才高地”。
但是,金钱的投入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并不完全看挣钱的多少。比如为国家研究原子弹的专家,领到的薪水未必就有多高。为什么最优秀人才愿意去干?因为国家很重视他们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有很高荣誉感!我们的教师如果只是校长的工具,工作只是他们的一个饭碗而已,会有多少优秀学子愿当教师呢?
尊重教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你给教师更好的待遇,可能永远都比不上外企。尊重教育事业,绝对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流于形式。必须看到教师的特殊性,真正尊重知识分子的自主性,给教师们最需要的精神自由。笔者多年前当教师时,学校是国家重点,收入也不算低,却不断看到优秀教师黯然离开。何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行政干预教学的事太多了,教师发挥不出个人创造性,好人才也难成为优秀教师!
保持教师的流动性,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即使学校成为最好的单位,优秀人才也需要更宽的眼界,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在优秀教师离开学校的同时,有更多的优秀教师不断进入学校,教师队伍就能一直保持高水平。怕就怕以“保护人才”为名,强行将优秀教师囚禁在学校。这样“重视”教育和教师,不但校园内会死气沉沉,校园外有才华的优秀人才,也会不敢或不愿迈进来。
sina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