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有了“贴心拐杖”
2009-08-20

残疾人有了“贴心拐杖”

2009-08-20 00:48  来源:太原新闻网

太原新闻网讯 过去,残疾人有了困难不知道找谁帮忙,有了苦闷不知道找谁倾诉;现在,他们有了“贴心人”,时时嘘寒问暖,事事加油打气。这些“贴心人”就是残疾人联络员,他们设身处地为残疾人服务,为社会和残疾人架起了沟通的桥梁。8月18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我市456个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已经上岗;本月底,

 
96个村委会的农村残疾人联络员也将上岗。之后,每年为全市10%的村委会配备农村残疾人联络员,并为他们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元。

  残疾人联络员是联系残疾人家庭和社区的重要纽带,负责掌握社区内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他们在把残疾人的困难反映给社区的同时,也将政府、社区优惠政策转达给残疾人。残疾人联络员一般本人也是残疾人,为其他残疾人服务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市已陆续在456个社区配备了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收到良好效果。

  建立档案掌握残疾人情况 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的自强不息和积极乐观却常常打动身边的人。宋浩,万柏林区和平街办残疾人联络员,从2003年开始从事残疾人联络员工作,随着认识的残疾朋友的增多,他把他们作了归类,为每一位残疾朋友建立了完整详细的档案,内容涉及维权、康复、救助、教育等,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从细节照顾残疾人生活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他们受教育水平低,应对社会的能力弱,因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很多,尖草坪区钢东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韩秋生经常需要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通知事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水、电、就医等事宜要特别关注。同时请专家、医生为他们举办讲座,从身体康复和心理开导上做工作,减轻了他们自身的痛苦和家庭的压力。他说:“看到社区残疾居民生活得越来越好,我就满足了。” 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生活贫困,他们的心理压力比一般社会弱势群体更大。职业技能缺乏,使得他们觉得自己被社会所抛弃,常常有不满、苦闷、焦虑、急躁的情绪,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杏花岭区迎春苑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胡秀云就积极地为他们想办法,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她多次与各级残联领导和街办领导联系沟通,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很多残疾人朋友办理了小额贷款,在社区建立了自己的小商店、小超市以及自己的运营公司等,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也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作者:平原 谢冬 姚霁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