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07日07时30分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正芳 实习生 原浩/文 农如松/图
7月28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13名“微笑列车”的受益者和他们的家属。国际会展中心的外型就是南宁市花——朱槿花,这些特殊的客人在这个标志性建筑前留下了灿烂的微笑,把微笑定格在“微笑列车”开进中国、开进广西10周年的日子里。
手术后才知能笑很幸福
在这群人的8个受惠者中,要说真正理解“微笑”内涵的,要数今年18岁的蓝钰丽和20岁的廖长新。已成年的他们,尝到过小时受冷漠和岐视的滋味,如今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往,内心的感触很深。
手术后的兔唇患儿和他的父亲都很开心。
蓝钰丽家住岑溪市大业镇社区,她在2005年读初二时做了手术,术后恢复较好,现在南宁市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读书。“如果不做手术,我不可能来南宁读书,因为别人听不懂我讲的话,父母也不会让我出来受罪。”虽然蓝钰丽现在吐词仍不够清晰,但基本上还能让人听懂。
蓝钰丽幼时因讲话不清楚,经常被同学嘲笑,大家叫她“嘴巴歪”。蓝钰丽更不敢笑,只要她一笑,就会招来同伴更大的奚落。她心里很委屈,每次只能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如今同学们对她很好,不再另眼相看了。她与记者交谈时,不时露出微笑。她说:“现在才知道能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廖长新之前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不仅内外唇都开裂,甚至连喉咙都有问题。由于家境贫困,在爷爷的多次催促下,在他四五岁时,父亲才到处借钱给他做了外唇的手术。2006年,家人知道了“微笑列车”后,廖长新随即被带到柳州做了喉咙手术。2007年,他又做了内唇手术。三次手术后,廖长新现在吐词基本清晰。
廖长新后来到珠海一家企业做工,每月可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资。“一般人很难理解我们的痛苦,以前说话时常常被人打断甚至遭到讽刺,听了心里太难受了,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如果没有‘微笑列车’,我连门都不敢出,更不敢奢望到珠海打工。”7月28日当天,廖长新很认真地参观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他要把这一切永远留在心里。
“微笑列车”带来信心与希望
“女儿一出生就是个兔唇,当即有人劝我把她丢了。作为父亲我虽然很痛心,但绝对不能那么做。从那时起,我心里便有了一个梦想,想着等哪一天攒够了钱,一定要给女儿做手术。”河池市凤山县金牙乡外里村的村民黄梦勋回忆说。在凤山这样贫困的山区,攒够6000元的手术费和住院费用不是那么容易。最后,黄梦勋没能靠自己的本事还女儿靓丽的容貌,是“微笑列车”帮他实现了梦想。
7月28日在广西慈善总会举行的座谈会上,黄梦勋当场抑扬顿挫地念起了感谢信:“我女儿黄秋媛因先天性唇裂,影响她健康长达8年之久,在‘微笑列车’的帮助下,她的唇裂得到了完全修复。45分钟的手术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微笑,更是一个崭新的人生。我女儿手术后,真是判若两人,以前无论走到哪都有人对她指指点点,现在再也没人对她品头论足了,她的伙伴也多了起来。是‘微笑列车’让唇裂、腭裂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是‘微笑列车’给孩子带来微笑。作为父亲,我无以回报,只有写下这只言片语表达心中最深的感谢。”
一提到兔唇的儿子,象州县象州镇沙兰大塘村村民黄艳梅在座谈会上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她说,3年前她刚生下儿子时,丈夫一看是唇裂,还未等她坐完月子就提出了离婚。不久丈夫离开了她和儿子。看着儿子的面容和破碎的家庭,黄艳梅有了死的冲动。“正在这时,象州县民政局下乡摸底时找到了我们,并立即安排儿子到柳州去做手术。这一切燃起了我对生活的希望。你看,手术很成功,现在基本上看不出痕迹。”黄艳梅抱起儿子给大家看。“虽然丈夫离开了,但儿子现在好了,以后不管读书、找工作、甚至结婚生子,我都不用因此而担心了”。
7800多名唇裂患者受益
据广西慈善总会秘书长郭崇华介绍,广西是全国最早开展“微笑列车”4个试点省市区之一。自1999年开展“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以来,已为7837名贫困唇腭裂患者实施了免费矫治手术,援助金额达1891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区,定点医院也由最初的4家增加到15家。10年来,“广泛宣传”和“专项补贴”形成了“广西特色”。
郭崇华说,广西是唇腭裂高发区,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较多;又由于大部分县(市)、乡(镇)、街道没有慈善组织,使得“微笑列车”项目在实施中无专人负责,也为寻找病员增加了难度。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不少贫困患者仍忍受着病患的折磨,甚至不知道有“微笑列车”这个项目可以免费为他们实施矫治手术。
针对这种情况,广西慈善总会每年都要特别印制宣传资料,让各市和定点医院带回去,发到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张贴到村、屯、学校、商店、车站、码头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去。曾任广西慈善总会会长的肖芳佐说:“要让边远山区的贫困唇腭裂患者知道兔唇可以治疗,而且是免费的,确保不错漏一名贫困唇腭裂患者,不让他把遗憾带到下一年。”
郭崇华说,为配合“微笑列车”行动,10年以来,每年年终按每位患者电子病历数,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拨出专项经费,分别给定点医院和所属地市级、县级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机构给予补助。2004年以前,县里机构和医院各补贴40元,共80元;从2004年开始补贴金额增加到150元,县里机构补100元,医院补50元;近几年这项补贴又增加到200元。
据初步统计,“微笑列车”开进广西10年,本地慈善总会和民政部门拿出了近100万元的补贴。郭崇华说:“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全面调动了各县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唇裂患者的受益面也越来越大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广西慈善总会大力宣传和多方努力下,不少部门和团体甚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密切配合,使得“微笑列车”在广西一路欢歌,播下慈善和关爱的种子。
1999年,当“微笑列车”即将开进广西时,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踊跃参与,成为广西第一家定点医院。为此,医院抽调精干力量、开设专门病区为该项目服务。一位凌云县的女孩韦玉东患有罕见的前唇、前颌,前腭及鼻小柱缺损,手术难度极高。该院经精心研究后,为她施行了3次手术。术后的韦玉东看到自己有了一张正常的脸,十分高兴。
2003年8月,解放军303医院正式成为广西第一家参与爱心助残、实施国际“微笑列车”工程的部队医院。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专门抽调相关科室骨干力量成立了唇腭裂矫治手术小组,投资10万余元购进了一批专科医疗器械和设备,医院还先后派出6名技术骨干到解放军总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进修学习。
“微笑列车”还吸引了商家的加入。2004年4月20日,“沃尔玛中国”向广西地区捐赠20万元,开展沃尔玛“微笑天使爱心行动”。此项捐赠专门用于广西100名特困唇腭裂儿童进行修复手术。目前这100名儿童已重树信心,享受着不一样的人生。
“微笑列车”也带动了爱心人士参与。2009年5月,一名北京游客在北海偶然拍到一名患有兔唇的渔家男孩,这位游客把照片发到北海一家网站寻人,准备帮男孩申请“嫣然天使基金”。北海志愿者“天下”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找到了那个渔家男孩。本报对此进行报道后,解放军303医院表示愿意给孩子免费做手术。“天下”考虑到男孩的父母是长年居住在海上的疍家人,没上过学也从来没有到过南宁,决定专程陪他们一家去南宁。在男孩手术的过程中,上演了一场感人的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