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人的心声 2009-08-04 08:06:00 来源: 天津网-天津日报 李学柱(盲人) 在喜迎新中国六十华诞的热潮中,我们每一个残疾人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用语言无法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祖国母亲的呵护与社会的关爱。 当鲜艳的红领巾迎着朝霞在我胸前飘动的时候,命运就无情地把我抛进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夜的惊涛骇浪席卷着我童年的梦想和整个光明世界,猛烈撞击着不可预测的未来。我只得告别校园,拄着马竿敲打着岁月的悬崖峭壁,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正当我遭受命运捉弄的时候,国家伸出了热情之手,在民政部门的协助下,我很快学会了盲文,拿到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此时我仿佛听到阿炳的“二泉映月”从天堂悠悠传来,大洋彼岸的海伦凯勒穿着白色衣裙,手捧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散文集含笑向我走来。我那颗正在滴血的心,一次次在意志的熔炉里淬火,又一次次在智慧的阳光下静静疗伤。我惊喜地发现,这里原来也有一片用人类思想的精华种植的“世外桃源”。我抓起一把月色抛向空中,顿时觉得春意浓浓,细雨霏霏,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播种梦想的沃土。我手捧盲书倚窗而坐,任凭日光月影在不知不觉中滑来滑去。我渐渐产生了文学创作的欲望,然而我深知自己肚子里的那几滴墨水,要想搞创作谈何容易?区文化馆的老师们多次登门对我耐心指导,经过反复学习、刻苦钻研,我手握盲笔在生命的日记中写出了第一篇凹凸有序的盲文。一篇篇小小的“豆腐块儿”带着我的兴奋和期待,挤上了报刊的角落,《天津日报农村版》先后发表了我的诗歌、小小说、鼓词等作品。我创作的山东快书《千里寻母》和话剧小品《戒赌灵》还先后获得了市级创作奖。在盲人月刊发表了长诗《走出夜的峡谷》和散文《心中的垂柳》。在文学艺术的长河中,我也献出了一簇小小的浪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下大力量推动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我觉得残疾人不要把自己当成包袱,总是依赖于国家的福利,而要把自己当成财富奉献于社会。我购买了一部分中医按摩的书籍,想学一点按摩技术为社会服务。就在这时,市残联举办了盲人按摩类培训班,我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按摩的理论和十几种按摩手法,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按摩师的资格证书,并在武清区杨村街开设了一家按摩诊所。后来,我又应聘到天津滨海新区,多次为来华投资的外商进行保健按摩。通过与翻译交谈,我了解了富士山的壮丽,凯旋门的雄伟和首尔街头的繁华…… 实践证明,一个人身体有某种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理想和追求就能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生命的年轮虽已划过了花甲的界碑,早已享受到了祖国母亲给予的“老有所养”的福利待遇。然而,我还想继续写完生命日记的最后一页,近两年又在杨村泉兴路杏林公寓后开办一家按摩诊所,继续为患有颈、肩、腰腿及各种疾患的朋友们解除痛苦,恢复健康。我还购买了一台带语音提示的笔记本电脑,想在网络王国占领一席之地。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这样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只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残疾人才有与健全人平等竞争的平台和机遇,才能有发挥自己智慧和能力的天地。问苍天,哪朝哪代残疾人能有今天这样的幸福和自豪? 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化作闪电,劈开沉沉黑夜,去创造明天更加灿烂的辉煌,回报新中国对我们的呵护与关爱。 让我们伸出臂膀,共同托起珠穆朗玛峰,作为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的生日蛋糕;立起长城,拜托太阳点燃生日蜡烛;邀请东海的万顷波涛为我们伴奏,共同高唱“祝新中国六十岁生日快乐”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