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算什么人?” 31名大学生村官遭遇身份之困
2007-02-05
我们算什么人?    
 
大学生们自编的维权材料

    “我们算什么人?”身处江苏北部阜宁县公兴、硕集、新沟、板湖等地的大学生村官们一遍又一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

    “如果是农民,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又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

    眼下有关北京大学生村官的报道铺天盖地,阜宁大学生村官格外羡慕那些和他们有着同样名义的年轻人:月薪、户口、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优惠政策。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赞叹不已。

    “能像他们这样?我们不敢奢望。我们31个人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当初的承诺,政府该兑现了。”他们说,2004年至今,他们维权的核心只有两个字:身份。近日,记者走近他们进行了深入采访。

    [事件] 苦等9年,只因一纸承诺?

    用他们的话讲,1998年,本以为是美好前程的开端,谁知引来的却是纠缠9年之久的噩梦。那一年,经济欠发达的阜宁县率先在全国开展大学生到农村锻炼实践,早期的大学生村官在那里产生。

    “1998年和1999年,64名风华正茂的阜宁籍大学生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当上了‘大学生村官’,他们分布在各个乡村,计划生育、调解纠纷、农技辅导无所不能。八九年过去了,如今的他们,33人离职,留守的31人,仍拿着八九年前的工资,不过每月五六百元,且无一人升迁,连身份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是记者来到阜宁县,见到大学生村官伍功(化名)后,他讲出的“第一番话”。记者同时向他求证到:这64个人,是1998、1999届统招大中专毕业生。

    长长的诉说,经他的把握,抑扬顿挫,记者稍感意外。随口问过才知道,情况汇报材料大多由伍功执笔,而他偏爱这一段满是人情味儿的“开篇词儿”。

    “不光‘动情’,我们更‘有理’!”另外几名大学生村官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记者和伍功见面的小饭馆集合,他们的表达如出一辙。

    他们向记者出示了阜组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