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板房艺考生
2009-08-04

最后的板房艺考生

来源: 四川日报

这个暑假,属于东汽中学11名因震致残的学生。一群特殊的高三艺考生,在位于四川青衣江立交桥旁的德阳东汽中学简陋的板房画室中,正经历一场由职业画家对他们进行的美术集训。这一批特殊的艺考生,绝大多数被纳入到由四川省著名画家周春芽发起的“五彩基金艺术助残计划”。本月23日起,一批美术家进入板房学校。

  东汽中学即将就读高三的学生,不足百人,文理各一个班。这一学期,跟随刘成志老师学美术的总计18人,其中11位或高位截肢,或手脚残疾。这是刘成志带过的最特殊的一个美术班。这些致残学生,多数本应参加2009年高考,但震后治疗占去了大量时间,现在不得不选择重读。素以严厉著称的刘成志,为这些残疾学生带来了通过艺术能叩开大学的希望。“最快的,只刻苦训练三个月就考上本科了。”刘成志借助成功的施教案例,鼓励面前的学生。

  自3月份开始,年轻艺术家耿波、赵文静等实施艺术助残计划,每个周末来到东汽中学,指导同学们作画。起初,艺术家们期望以艺术的形式为致残学生提供心理康复治疗,现在则更倾向于培养同学们的艺术技能,帮助实现大学梦想。

  震前,谁也没料到有一天会与艺术高考产生关联。震后,很长一段时间,艺术是同学们接受心理创伤治疗的常见方式。

  右脚截肢的艺考生景超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放弃在上海做职业举重运动员,重返家乡读书参加艺考。“爸爸曾经学过美术,但没机会考大学,我现在算是延续他的梦想吧。”景超说。去年“5·12”特大地震当日,他和同学被埋进废墟。

  美术班的同学还办起小小励志社,23名残疾同学为社团团员。今年4月由回校的景超与李丹、宋林林两位生死“战友”一起成立。景超为励志社定位:几个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孩子,得到大家关爱后站起来,愿意与正常孩子互助学习并组建团队。

  宋林林曾作过3幅油画,分别是《一团漆黑》、《找到太阳》、《成长成才》。“这3幅画代表了心理疏导的3个阶段。”宋林林的解释是,《一团漆黑》是受地震影响,陷入到恐惧和迷失;《找到太阳》表示通过心理培训,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成长成才》则是在众人关爱下,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艺术,为这些孩子提供了震后心理康复的途径,也洞开了通往大学的一种可能的路径。他们,是最后的板房艺考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