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内”产生的心理问题
2009-07-29

cyol.net 2009-07-29

       最近,“煮夫”成了个热门词。不少网络论坛和新闻故事中都有这样的情节:男人长时间待在家里“照顾后方”,结果不但遭亲朋好友的冷遇,有时连妻子都变得不理解。备感压力的“煮夫”们,有些还患上了心理疾病。我自己也是个中年男人,我不明白,女人“主内”没有问题,为什么换成男人就这么麻烦呢?

 

  ●解惑者:孔令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个杂志心理咨询专栏主持专家

 

  事件背景:

  近日,一则新闻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武汉市青山区一男子朱超(化名)突然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后经心理医生诊断,朱超已落下“心病”。其原因就是他长时间担任家庭“煮夫”。

  朱超曾在合资企业打工,因不满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工作环境,三年前辞职。考虑到家里孩子还小,妻子又是单位财务主管、每天业务繁忙,朱超主动提出在家照顾孩子,周末也极少出门,与朋友们日渐疏远。一天,他送女儿上幼儿园,老师随口问了句:“你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吧?”朱超突然感到这三年来自己对家庭没有贡献,越想越自卑,从此度日如年。

  专家释疑:

  在我国,传统的夫妻分配方式是 “男主外女主内”,这与最初的生产力水平有直接关系:男性身体比较强壮,有能力获得食物并保护整个家庭的安全;而女性则更适合在家哺育、料理家务。

  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强,家庭“煮夫”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很多男性不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包括情绪低落、抑郁、烦躁不安等。

  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双方关于家庭分工的“心理认知度”。每个男性都有征战的梦想,都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家庭,无论在心理或文化背景上,都习惯扮演“主外”的角色。而他们一旦彻底回归家庭,压力势必骤然上升。如果仅从表面维持“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而妻子心中却悄悄给丈夫贴上“窝囊废”的标签,那么这种感受难免在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造成伤害。因此如果“煮夫”的确由协商产生,那么妻子应当在日后积极赞美丈夫的工作成果,不要太过强势。

  此外对于男性而言,在决定成为“煮夫”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并正确理解“贡献”的含义。家庭的运转不光取决于外部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内部的精心打理。“主外”、“主内”从客观角度而言,只是分工类别不同,并不存在确切的性别对应。如果你的家庭现在有人“主外”,也有人“主内”,那么应该是很幸福的。“煮夫”们该做的是自豪,不是自卑。

来源北京科技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