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艾滋村
2009-07-16

2009-07-16 10:02:00 来源: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成都)

第一揭秘2001

  影响指数:影响点评:大爱无形,爱心永恒。早报的报道让这些艾滋病感染者感受到全世界的爱。

  2001年12月10日,四川资中县公民镇身患艾滋病的李孝清溘然离世。当时,人人谈“艾”色变,在艾滋病患者和普通人中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正是通过早报记者不懈的努力,李孝清成为第一位愿意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真实姓名、住址、肖像的艾滋病感染者。从此,李孝清被称为“中国第一艾滋病人”,人们也第一次理性地认识了艾滋病。

  2001年初,早报记者张红霞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在资中县公民镇有38名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村民,他们每一个季度都要到省防疫站来注射一种处于研发期的抗艾中药针。凭着对新闻的敏感和责任,记者希望能够亲自接触艾滋病感染者,了解艾滋病人的真实生活和内心感受。2001年3月,就在记者第5次去防疫站时,终于遇到了8名来自资中县的艾滋病感染者,找到了新闻突破口。

  李孝清等8名艾滋病感染者起初显得很不愿意交流。“真诚!真诚的用心和他们交流”,早报记者想起了防疫站工作人员曾经说过的话。经过一番长谈,他们讲出了感染艾滋病的来龙去脉。“我们家10口人中有5人感染艾滋,当时就是为了想要挣钱,在河南南阳的私人血站卖血时感染的。”李孝清说。

  深度采访李孝清敞心扉

  为了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报社领导决定由社会新闻部、摄影部两部门主任挂帅,赶往资中县公民镇,进入李孝清家中深入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李孝清依然有些排斥,每当摄影记者举起相机时,主人家便会马上严厉制止。采访结束后,记者以《爱心洒向艾滋病患者》为题,推出了第一篇报道。

  2001年4月6日,早报记者再次前往李家。这时的李孝清,由于连续十多天粒米未进,已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在早报记者鼓励下,李孝清毅然决定在报纸上公布自己的真实姓名、肖像、住址、感染原因。随后,早报连续五天在一、二版以《艾滋病踏上死亡之旅》、《死亡之旅死亡日记·死也要死在家里》、《护送艾滋病患者回家》等题推出强势报道。

  反响热烈公众理性看待

  早报报道让读者近距离地阅读一个艾滋病人的不幸遭遇,看到了真实的艾滋病感染者的内心世界,被深深打动的读者纷纷拨打早报热线,希望以捐钱等形式去帮助他们。同时,央视、人民网、新华社等都向本报约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专家称李孝清的家是“中国第一艾滋病家庭。”

  从2001年算起,早报先后10多次关注李孝清及公民镇,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震动,《人民日报》记者曾撰文称公民镇为“全球人类同艾滋病作斗争的灯塔”。2003年7月,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考察中英项目办时,点名要会见公民镇的艾滋病感染者。

  如今的公民镇依旧热闹,不少感染者敢于真实地面对世人,“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正是早报让我真实地活着。”一位名叫李本才的感染者如是说。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