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民工献血第一人
2009-07-14

2009-07-14 08:34:48   来源:新华日报

     走过一段废弃的铁轨,穿过一片棚户区,“火炉”南京炎热的中午,记者在中央门北东门前街的小旅社里找到了陈余春。

  这个因为献血最多而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的人,十几年来“漂”过小半个中国;这个辛苦奔波的人,在打工的各个城市无偿献血累计5.4万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十遍。他还曾经捐过一次骨髓给白血病患者。

  陈余春是灌云县伊山镇彭洼村农民。第一次献血,是在徐州打工时。一九九七年五月,他正好三十周岁。“在街头听到无偿献血的宣传,就去了,第一次献了四百毫升。”陈余春说,“十几年,也就这样过下来了。很自然,无偿献血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坏处。但是,回头看看,自己也觉得不容易,不是说献血不容易,一两年做好事、三四年做好事容易,坚持十几年不容易,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一九九八年到一九九九年,陈余春到东海打工,在宾馆里做水电维修工。宾馆里“水电不会天天坏”,工作相对清闲,他不仅献血,还做了两年的义工。“那时献血是在县城的市民广场支帐篷,每天早晚用三轮车‘哐当哐当’帮血站拉帐篷,有时候晚上住在帐篷里帮着看守。”——回忆往事,四十二岁的陈余春脸上泛起兴奋的神采。

  二〇〇三年非典时期,一名台湾同胞捐髓救了苏州白血病女孩陈霞,这个故事被拍成电视广为流传。当时在苏州打工的陈余春看了很受感动:“我为什么不能参与到这个献爱心的队伍中来呢?”看完电视的第二天,他主动走进苏州市血液中心,报名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并在中华骨髓库中留了自己的血样。

  二〇〇五年一月,江苏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找到陈余春,说他的骨髓和一名十六岁的上海女孩配型成功,同年1月24日,他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献出了一百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当天,这宝贵的救命骨髓就输入这名上海患者体内。

  从木工到水电工,再到网络公司的施工人员,陈余春最近几年稳定在南京博森科技有限公司打工。公司在全国各地揽取实验室配套工程,陈余春也就跟着工程全国跑。

  今年五月,为挽救北京的一个年轻的白血病患者,中华骨髓库在九十多万人的血样中比选,陈余春再次跟患者配型成功。当时陈余春正在福州施工,“一个志愿者将两次捐献骨髓”,此举被称作“福建全省首例”,全国也很少见。

  “现在,公司在新疆阿克苏揽到工程,派我去放线。我很快要回来的。我正在等通知,准备第二次抽造血干细胞。”见到记者,陈余春平静地说,“给别人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大家都伸出一把手来,不是更好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