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爱 点燃希望之光
2009-07-13 08:10: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重庆市盲人学校优质教育鉴赏
历史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向盲童提供可能接受的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我们期望完成我们的使命,让一代又一代盲童走向社会,成为用知识立志、以技能自强的社会的强者。
——重庆市盲人学校校长、书记李龙梅寄语
Education/引言
天空一片蔚蓝
书香南岸作为重庆市教育强区,上至高等学府,下至学前教育,都拥有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让人们有了在家门前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宜居南岸”的品质。说到南岸教育,我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样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她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一改以往的名不见经传,以惊人的速度悄然崛起于中国特殊教育界的前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南岸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生活在这所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看不见早上初升的太阳,看不见天空的湛蓝,看不见花儿的绽放,他们的世界被黑暗取代,他们也有机会读书习字吗?他们也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幸福与快乐吗?
这所学校,就是位于南坪南湖路144号的重庆市盲人学校。她的创立,为那些不幸的孩子提供了享受同等教育的机会;她的崛起,真实而生动地见证了重庆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她的存在,为所有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送去了一缕光亮;她的奉献,让“宜居南岸”更加增色添彩……
Education/人物
“责任与感动让我前行”
沿着一坡长长的石阶,走进重庆市盲人学校,前一晚的细雨带走了夏日的炎热。经过雨水的冲洗,教学楼、宿舍楼、操场显得格外清新,整个校园沉浸在一派祥和之中,宁静而致远。
推开一扇贴着“青春之约”几个大字的门,李龙梅校长正在为下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做着细致的部署。一件玫红的连衣裙,恬淡而自信的笑容让她看起来犹如一个快乐的天使。
时间回溯到2001年。
李龙梅踌躇满志地从一所普通学校来到了重庆市盲人学校,当时的她带着几许傲气。然而,呈现在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这里要硬件没硬件,要经费无经费,校舍陈旧,设施匮乏;教职工人心涣散,毫无斗志,甚至有老师对她说:“李校长,每次别人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教师时,我总是羞于提起!”李龙梅内心一阵揪痛,一向自信的她开始怀疑,这个学校能步入正轨吗?但面对盲童们纯真的笑脸,面对全校教师期盼的眼神,李龙梅一下子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困窘的现实激发起了她潜藏在骨子里的旺盛斗志,她以特有的坚韧与倔强向困难发起了挑战,以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带领着全校教职工从荆棘中闯出一条路来。
经过艰苦的努力,两年之后,重庆市盲人学校走到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前沿,有目共睹的成绩和快速的崛起被全国特殊教育界传为佳话。那一刻,李校长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03年的教师节,李龙梅和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突然,她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只用白纸折的“千纸鹤”,下面还压着一张盲文纸。拿起来,纸上密密麻麻的盲文:“亲爱的校长,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这是她到盲校的三个教师节来收到的第一份礼物,也是她生命中收到的一份最特别、最珍贵的馈赠。捧着这只朴素简单的纸鹤,她流泪了。整幢教学楼出奇的安静,她不知该如何开口。“谢谢”那区区两个字怎么承载她内心深深的感动!
李校长告诉我们,在盲校的这几年,她是快乐的,她常常被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所感染。在这儿,她已不是空洞概念上的“校长”和“老师”,面对这些特别的孩子,她无法放弃,除了继续付出自己的爱,继续带着孩子们向往幸福的天空,她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行,继续倾注自己所有的爱……
Education/核心
失去光明世界一样绚丽多彩
教育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源泉,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盲孩子们失去了看世间美好,赏花红柳绿的眼睛,不能再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重庆市盲人学校确立了“提高办学水平,让所有盲孩子享受高质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培养“用知识立志,以技能自强”的社会主义新型盲人为办学目标,坚持以盲人的实际和自身发展为本,培养盲生健康的心态,唤醒其回归主流社会的自然人意识,使其生活自理、心智健康,树立身残志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成为能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社会人,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专业成就品质
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作为引路人的教师的指引。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最优质的教育,学校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出台各项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进修,逐步在教师中树立起了“终生学习”的观念。
学校定期与普通学校进行教学交流,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走进盲校课堂;经常与国内外兄弟学校进行互访交流,让教师开阔视野,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自我发展设计,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学校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从学历提高到业务培训,从执教各级公开课到参与各级科研课题,从国内考察到国外进修,学校尽最大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狠抓特殊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实验、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近3年来,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刊物发表100余人次,在两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目前,学校已有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3名。
奉献灌溉硕果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带来了高水平的教学成果。从2002年至今,学校先后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输送了近80名优秀学生,其中2004级15名考生全部被誉为“特殊教育最高学府”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录取,并一举囊括了当年全国盲人高考的前八名,升学率连续4次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第一。
2009年,盲校又创新高,高考上线7人中,有3名跻身全国前五名。学生周钰以529分名列第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盲校不仅在每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学校的体艺活动也全面开花:盲人门球队在全国首届盲人门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第八名、女子第四名;盲人足球队斩获全国首届盲人足球锦标赛第四名、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第六名;2005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摘得3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2007年重庆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奖牌数全市第三名。2005年获得中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二、三等奖;2006年学校电声乐队获重庆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三等奖;2007年全国特殊学校艺术汇演二等奖1个;2008年重庆市中学生钢琴独奏比赛第一名,2009年香港国际青少年打击乐比赛钻石奖,南岸区中小学“唱红歌、展风采”合唱比赛一等奖,已有2名学生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录取……
学校还常年开设有盲人按摩职业培训,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教学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视力残疾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础,历届按摩培训班的毕业学生全部达到中级保健按摩师水平,就业率达到100%,还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不仅解决了视力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等实际问题,更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
全国知名的特殊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朴永馨教授、华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方俊明教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处谢敬仁处长都这样感叹:“真的很难相信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所条件如此艰苦的学校!”
Education/师爱
大爱无边天使在人间
一个好学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培育出了很多栋梁人才?不!标准是看这里的孩子是否幸福,这里的老师是否愉快。
盲童的幸福成长需要一支富有爱心的教师团队,然而,特殊教育的艰辛与并不丰厚的物质回报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要让教师始终保持足够的爱心、耐心、恒心投入到工作中,必须要有一种信念作为支撑。盲校至上而下形成了“让每一个走进盲校的孩子,收获幸福”的信念,通过理论学习,增强特殊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老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深入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爱心与真情,增进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全校教师从挽救残疾孩子家庭、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职业,树立全心全意为视力残疾孩子提供优质教育的思想意识,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定信念,坚守责任。
被誉为“山城阿炳”的盲人音乐教师张治平,身残志坚,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培育盲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广为传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教师,促使他们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用拳拳爱心去感化盲生,帮助他们打开心门,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德育处主任朱晓凌老师,为了陪伴盲校的100多名孩子,而放弃了对儿子的12次承诺,让“儿子,妈妈陪你过儿童节”成为了一种奢侈。市级优秀班主任苏光军老师赴美国柏金斯盲校培训期间,以超乎寻常的勤奋刻苦成为来自12个国家的学员们学习的典范,更为保护1名多重残疾孩子而不幸被秋千板撞伤额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特校教师的优秀素质,诠释了爱心与责任的真正内涵,受到美方校领导的高度赞扬,让师爱在异国他乡熠熠生辉。
在重庆市盲人学校,像张治平、朱晓凌、苏光军这样敬业爱生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孟萍、区优秀教师杨利、区优秀班主任令狐荣启等。一位位盲校老师,以生命之光烛照他人,以无限爱心铺就了一位位残疾学子的成材之路,也为“实力盲校”建设奠定了基石。
Education/成长
三心呵护缔造幸福家园
上帝关上了盲童们通往光明的大门,但是却为他们打开了较一般人更加细腻的心灵窗户,他们能感受到爱的关怀,会守望幸福。重庆市盲人学校自办学之初便确立了“让残疾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路,要全体教师用爱心、耐心、信心去牵动那一双双渴望阳光的小手,去缔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爱心让孩子懂得感恩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更是特殊教育的根基。
盲童自从降生到世上,就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给家庭蒙上一层阴云。爱心,是医治他们心灵创伤的良药,是鼓励他们直面不幸的力量。
盲校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课余时间,师生共同做游戏,其乐融融;节假日里,老师会到校探望,嘘寒问暖;心里不舒坦了,老师如春风化雨般悉心开导;突然生病了,哪怕是半夜三更老师也会及时送医;家里特别贫困的孩子,全校老师还经常自发为他们捐款捐物。不仅如此,学校还向社会各界和区内外中小学和高校敞开大门,通过残健互动交流,爱心手拉手等活动,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个孩子的心房。
孩子们在点点滴滴的关爱中逐渐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形成了融洽温馨的校园氛围,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到温暖而幸福。
耐心让孩子学会坚强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叛逆的过程。每一个视力残疾孩子的成长,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洗礼。唯有耐心可以洗刷掉一切恐惧与躁动。
耐心是特校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尤其是面对个别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情绪很容易失控的学生的时候。学校要求教师加强职业修养,时常进行换位思考,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导和帮助,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不断给予鼓励,让他们从中学会坚强。
在这里,你听不到挖苦讽刺,听不到责难训斥,只有老师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鼓励:“再试一试,你会做得更好!”“再坚持一下,你就成功了!”
信心让孩子找到自信
因为视力残疾,很多盲孩子面对世界非常胆小、自卑。因此,学校不仅要授予孩子们跟上时代节奏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面对挫折的勇气。
学校制定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社会实践、回归教育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补偿视功能缺陷,充分挖掘潜能,重拾自信。
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体育队、艺术团在各级各类比赛和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奖。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正视自己的残疾,学会了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不幸。
“除了视力不方便,我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盲校的孩子们因为自信而变得越来越美丽。
Education/后记
新星闪亮江南岸
时光如白驹过隙,短短的几个年头弹指一挥间。在李龙梅校长的带领下,重庆市盲人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凭借精良的师资队伍、出色的办学成绩和优良的校风校貌,学校先后获得“南岸区十佳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南岸区文明单位”、“南岸区文明标兵”、“南岸区绿色学校”、“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南岸区十五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南岸区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得南岸区教育督导评估“特殊教育”奖,被命名为“南岸区青少年爱心教育活动中心”、“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红岩学校”,2009年学校获得“改革开放30年·推动重庆社会发展杰出贡献品牌名校”荣誉,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重庆市盲人学校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为特殊教育界的后起之秀,成为重庆市特殊教育的一面光荣旗帜,为南岸区、重庆市基础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盲人学校运动会
李龙梅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
带着孩子们去郊游,体验生活
部分赴长春大学的孩子们与老师在一起
在盲人足球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