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交通台 2009年06月29日
事件回放
24日上午是无锡市老年大学09歌咏班招生报名的日子。
“我们早上7点就来了,几百号人排队准备报名,等了大半天却没能报上。”中午时分,100多名没能报上名的老人显得很是不开心。
当记者赶到无锡市老年大学的时候,不少没能报上名的老人希望学校能通过扩班或其他调剂方式让他们加入学习队伍。
“大家很早就来了,由于人太多,有人提议根据到达时间的顺序先进行编号,每人拿一个写着号码的纸条,一直排到早上8时多工作人员上班后,再正式进行报名登记和缴费。”一位戴眼镜的老阿姨一边擦着汗,一边和十多名老人抱怨着,他们对没能报上歌咏班感到非常遗憾。领取纸条号码的人数在180人左右。有的老人为了能顺利报上名,带上扇子、矿泉水和面包等,早上5点多就来到报名地点了。
根据公布的招生简章介绍,今年秋季共招收甲乙丙丁4个班,每班计划招收60人。
校方回应
“这两年每到招生时,报名都很火爆,去年开设了12个歌咏班,今年秋季,有6个班将结束学业。由于教室和师资力量实在有限,加上其他一些新课程的启动需要场地,09歌咏班的招生数量比去年少了两个班。来上学的有不少是老生,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以往的惯例,老生转班有优先选择权,加上前年和去年都有不少没能报上名的老人,学校经过研究决定,打算把今年秋季歌咏班的一些新生招生名额先让给老生。”老年大学华校长承认,招生的事先组织工作存在疏漏,但对学校目前存在的班级少与学员学习热情“井喷”之间的矛盾,感到有点无奈。
歌咏班的学习一般是两年结业。校方介绍,老年大学搬到新地址后,硬件大为改善,漂亮现代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老年市民加入学习大军。2008年初新校址开始招生,每届都以四五百人次的数量在递增,今年秋季计划新开班69个,续办老生班124个,加上根据计划调整扩充的几个班,招生人数达到了历年之最,将有7000多人次参加各项课程的学习,但教室、师资、管理人员还是以前的规模,几乎都处在超负荷状态。像歌咏班以前都是在阶梯教室上课,空间宽敞,今年将有好几个班挪到五楼的平面教室,比阶梯教室要小得多,所以学员人数不能再增加了。根据24日的报名紧张情况,校方25日通知了一些当时没有报上名的学员,多方协调后扩招了一个班。
纵深调查
老年人为何去上学?
在这里,感觉又有了青春与活力
“在老年大学,感觉自己又有了青春与活力。”25日下午,是08歌咏3班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前来参加学习的老许已经在老年大学学习七八年了,退休以前在一所中专当校长,虽然他不太擅长唱歌,但非常喜欢音乐,退休后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年轻时就喜欢的课程了,学习的过程让他感觉充实和享受。每次上课,他都认真地做好笔记,在每段歌曲前加上曲调起承转合的标记,认真地听老师讲解,还用录音机录下来,回家再仔细回味。在市老年大学,老许学完了书法学画画和上网,“这里的氛围真的很好。”
老许的话是不少老年大学生的心声。随意走进一间课堂,看到的都是坐得满满的认真听课的学员。77岁的老顾已经在市老年大学教了10年的歌咏班,退休前他是一所中学的音乐教师,抒情的嗓音、扎实的钢琴功底让他拥有众多“粉丝”,“他的课进度把握得特别好,一些企业退休工人的乐理基础薄弱,他就先弹奏练习曲培养学员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也有一些卧虎藏龙级的专业水准学员,听他的专业试唱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有名学员这样介绍道。一些学生都听了他四五年课了,结业后再报名的学员比比皆是,还有夫妻学员一起来听课的。
老年大学现状如何?
全市有多所老年大学,但冷热不均
在市老年大学上课的学员中,记者发现不少来自滨湖区、惠山区等地的学员。从有关部门获悉,全市共有区级和市级8所老年大学,但除了无锡市老年大学和江阴市老年大学,其他老年大学几乎都很冷清。
市老年大学的幽雅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的丰富多样,是区级老年大学无法比拟的。根据市老年大学最近的调研,一些区级老年大学已经十多年没有更新教学硬件了,课程开设面也较窄;和市级老年大学相比,办学条件和氛围营造上差异很大,一些区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让位给了职教中心,不少学员宁愿舍近求远到市老年大学上课。老学员进来了越学越有劲头不肯退出,新学员看到这里有这么多可选择的课程趋之若鹜,造成供需拥堵。
统计显示,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2.2万人,占总人口的17.8%。据预测,到2030年,全市老龄化比例将超过30%。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进老年大学学习,一方面是市老年大学的办学力量超负荷运转,而那些条件相对落后的区级老年大学又吸引不了他们。老年大学资源分布不均,已成为眼下老年人求学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对此,有关人士建议,将老年大学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坚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来盘活区级老年大学资源,缓和当下老年人求学热的矛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老年人上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