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匠身残志坚 奏响生命强音
2009-07-07

2009/7/7/10:21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慧聪制鞋网讯 在北京从事修鞋的刘家奇,自幼残疾。24年来,他用精湛的手艺、低廉的价格和热情的服务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服务品牌——小刘鞋匠,获得了北京市社区亲情传承的文明使者等多项荣誉,2008年被评为武胜县残疾人自强模范,近日又获全省首届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称号。

    自强,奏响生命强音

    小时候的一次意外,使刘家奇眼睛和腿部留下了终生残疾。当初他也自卑过,但家乡父老“好男儿当自强”的千叮万嘱和百般关爱,使他坚定了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信念。

    与大学梦失之交臂后,他拜师学习修鞋技术。修鞋是一件不起眼的“小活儿”,但他肯在“小活儿”上下功夫,学得格外努力。因为眼睛不好使,他在使用刀片时没少将自己的手划破过,手上、膝盖和腹部等至今都还留有学艺时候的印记,练出了“一刀切”等过硬本领。后来,他又自学了修锁配钥匙、修伞等技术。

    诚信,塑起金质招牌

    对赚钱和不赚钱的活,刘家奇都是认真做。鞋料全部使用一级原料,能少花钱的就不让顾客多花钱。有些老人很节俭,一双鞋穿了多年舍不得扔,他就替他们想办法,到批发市场买材料,帮他们修补,换个鞋底,还可以再穿上几年。他一直坚持微利经营,在修理名牌皮鞋时,也从不抬价。

    渐渐的,“小刘修鞋匠”成为了三里河二区的一个信誉好、名气大的服务品牌,去他那里修鞋的人越来越多。到北京修鞋20多年,刘家奇已为10多万人服务。

    感恩,主动融入社区

    “刚来的时候是冬天,很冷,我穿得单薄,很多好心的居民给我送来大衣、棉鞋,还有米、面、粮油票,而且还耐心地教我普通话。”1985年初到北京的经历让刘家奇感动至今。良好的的第一印象,让刘家奇深深喜爱上了北京,至今没有挪过地方。如今,他还在北京买了住房,接来父母、妻儿生活。

    刘家奇摆摊周边的服务摊点众多,其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对摊边环境不在意,摊、台全是各自搭建,五花八门也简陋。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让社区有个整洁的街面环境,2005年3月,刘家奇自费800多元,花了五天时间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全新的修鞋工作台,实用美观,受到月坛办事处和月坛社区服务中心领导肯定。

    同时,刘家奇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坚持每年为社区“爱心基金”捐款,主动捐款支援全国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捐款支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群众;社区举办运动会、法制宣传、学雷锋等活动,他都主动参与,并在活动期间免费为居民修鞋。看到社区的中、小学生放假在家无人看管,他主动协助居委会成立了少年武术队,教学生习武。

    入党,了却人生心愿

    刘家奇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打工开证明、介绍信,家乡干部一路“绿灯”,家乡党员干部常打来电话鼓励他多读书、遵纪、守法……北京西城月坛二区党委领导免费提供学习书刊,嘱咐他多看报、加强学习……

    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刘家奇多年的愿望。2004年,他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自学了《中国共产党党章》等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章。2005年3月、2006年6月,在家乡村党支部召开吸收新党员的讨论会上,他的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资格均以全票通过。成为一名党员后,刘家奇对自己要求更严格。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他次次参加,党组织安排的任务,他次次圆满完成。

    特约记者文伟

    人物档案:刘家奇,男,生于1963年,汉族,高中文化,共产党员,武胜县清平镇方沟村一组人。幼年留残,1980年学会修补手艺,1985年以来一直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

    三里河二区从事修鞋工作。

来源:慧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