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对人体有害吗
2009-07-06

2009-07-06 13:30:00 来源: 解放网-解放日报

        主持人:心语可乐

  提问者:章彬(上海延长路)

  解答者:朱荣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同济大学精神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问:常常在报纸上看到心理应激这个提法。请问,心理应激是指什么?它对人体有害吗?

  答:应激理论是医学心理学最主要的理论之一。

  当前,关于应激的主流解释,是在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应激假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观点认为,应激是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人的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努力维持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警戒期”、“阻抗期”和“衰竭期”。

  心理应激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有三名学生结伴回家,途中突遇持刀抢匪。其中,一名女生拔腿就跑,另一名女生当场晕倒。当中的男孩起先吓懵了,但过会儿缓过神来,趁匪徒不注意时背起晕倒的女生就跑。尽管男孩逃离时跑得飞快,但跑进小区看见保安后,马上瘫倒在地。

  这一案例中,溜掉的女生应激反应正常,“警戒期”与“阻抗期”的反应保护她躲避了危险。晕倒的女生面对突发事件,肾上腺素分泌急剧增加,但心脑等器官功能适应运作不和谐,在“警戒期”出现昏厥。男孩最初在“警戒期”有些不适应,但进入“阻抗期”后表现出色,挖掘出了自身潜能。

  总的来说,心理应激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在“警戒期”、“阻抗期”,应激反应对人体是有利的,可以帮助个体度过危机。在这个时期,机体出现的变化是可逆的、可代偿的。然而,一旦反应过度,超过机体能够承担的最大限度,进入“衰竭期”,就对人体不利了。

  基于此,目前医学心理大多比较关注“衰竭期”的“应激”及其应对。这包括,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躯体反应或疾病,即“心身反应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由于躯体问题或疾病而引发的心理反应或疾病,即“身心反应或疾病”,如焦虑、抑郁、恐惧、强迫和物质滥用等心理行为表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