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站”立闯出大世界
2009-07-06 07:3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作者:王也 在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中,李方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尽管全身只有左手可以自由活动,但她没因自身残疾而自暴自弃,反而用一只手闯出了一片天地…… 今年37岁的李方有很多头衔: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企业家》周刊总编、山西省肢残协会副主席、博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近日,在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中,她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自强模范。7月4日,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领奖回来的李方。 小板凳和书带给她快乐 李方,1972年出生于长治。9个月大时,她患了小儿麻痹,高烧不退险些送命,后虽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她最终落下残疾,全身仅有左手能自由活动。“每当看到小板凳,我便会想起童年。”李方说。在她的童年里,小板凳是惟一给她带来快乐的东西。幼时,李方只能待在床上,直到5岁时她才能坐在没有靠背的小板凳上,互挪两个小板凳“走路”是她那时最大的快乐。 李方童年中一共做过7次大手术,用她的话形容,每次手术,身体就像被“刀砍斧劈”。减轻痛苦的惟一办法就是看书,不识字的时候让父母念,后来就自己学着查字典。“我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就会开心一点。”李方说。 尽管李方没有像健全孩子一样上学,但她一直坚持学习,如今她已经自学了两个专业的大学课程。 18岁家乡开起小书店 1990年,18岁的李方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家乡开了一家名为“银手杖”的小书店。“银”不像黄金贵,不张扬,“手杖”是希望给别人一个帮助,也希望自己借助这个“手杖”能够站起来――这是李方对书店名字的诠释。 开十几平方米的小书店,起步时充满艰辛,但李方却充满激情和快乐。曾有一名顾客问她:“什么事让你天天这么高兴?”“我能免费看书,能走出家门,还能自食其力,我怎么能不快乐?”因为李方的乐观精神和热情的服务,来书店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买书的人,还有很多义务帮忙的人。 深圳创业实现美丽转身 李方的书店成功后,她又来到太原发展,书店、贸易公司、保险等她都干过。正当一切步入正轨的时候,1998年,李方突然决定卖掉太原所有的产业,只身到深圳闯荡。她曾去过一趟深圳,那里的无障碍设施和市民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深深吸引了她。 她在深圳的老街上租了一个店面做电视购物,因为语言不通,一直惨淡经营。很快从家带来的钱都花光了,李方每天只能靠吃白米饭度日。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她得知台湾某化妆品公司要在深圳招代理商,这个公司的产品很受欢迎。“我必须拿到这个项目才能翻身。”李方找到了该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直言不讳地说:“我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我甚至站不起来,但是如果您让我代理这个产品,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李方的坦诚和坚强深深震撼了陈先生,在众多代理商候选人中,陈先生最终选择了李方。“我看上的就是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事后陈先生解释。 取得代理权后,李方便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从早7点到晚12点,中间从不休息,一天两顿都是盒饭,惟一能动的左手累得抬不起来,她就用脖子夹着电话联系客户。“那时我只能全力以赴,我身上背负着别人对我的信任。”李方回忆道。 之后,李方的事业迅速发展,在电视台承包栏目,还开了装饰公司。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有了汽车,还在深圳华侨城购买了住房,她的装饰公司排到了本行业的第22位,她的公司也搬到了深圳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地王大厦”里办公…… 返回太原证明自身价值 就在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李方又决定又来太原发展。“在深圳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回家乡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李方说。 回太原后,她开办了博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后来又开始做《企业家》周刊,在这个周刊里,每期都会报道一位残疾人自强的故事,她还将报纸捐给残疾人。她说,残疾人看了报纸会受鼓舞,虽然有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做什么事情,但她仍然希望这种星星之火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黑夜。 如今,她在家乡建了一座希望小学,还修了一个街心公园。“我残而不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同时,我还能帮助到别人,我想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李方说。
2009-07-06 07:3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作者:王也
在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中,李方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尽管全身只有左手可以自由活动,但她没因自身残疾而自暴自弃,反而用一只手闯出了一片天地……
今年37岁的李方有很多头衔: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企业家》周刊总编、山西省肢残协会副主席、博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近日,在刚刚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活动中,她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自强模范。7月4日,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领奖回来的李方。
小板凳和书带给她快乐
李方,1972年出生于长治。9个月大时,她患了小儿麻痹,高烧不退险些送命,后虽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她最终落下残疾,全身仅有左手能自由活动。“每当看到小板凳,我便会想起童年。”李方说。在她的童年里,小板凳是惟一给她带来快乐的东西。幼时,李方只能待在床上,直到5岁时她才能坐在没有靠背的小板凳上,互挪两个小板凳“走路”是她那时最大的快乐。
李方童年中一共做过7次大手术,用她的话形容,每次手术,身体就像被“刀砍斧劈”。减轻痛苦的惟一办法就是看书,不识字的时候让父母念,后来就自己学着查字典。“我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人公,就会开心一点。”李方说。
尽管李方没有像健全孩子一样上学,但她一直坚持学习,如今她已经自学了两个专业的大学课程。
18岁家乡开起小书店
1990年,18岁的李方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家乡开了一家名为“银手杖”的小书店。“银”不像黄金贵,不张扬,“手杖”是希望给别人一个帮助,也希望自己借助这个“手杖”能够站起来――这是李方对书店名字的诠释。
开十几平方米的小书店,起步时充满艰辛,但李方却充满激情和快乐。曾有一名顾客问她:“什么事让你天天这么高兴?”“我能免费看书,能走出家门,还能自食其力,我怎么能不快乐?”因为李方的乐观精神和热情的服务,来书店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买书的人,还有很多义务帮忙的人。
深圳创业实现美丽转身
李方的书店成功后,她又来到太原发展,书店、贸易公司、保险等她都干过。正当一切步入正轨的时候,1998年,李方突然决定卖掉太原所有的产业,只身到深圳闯荡。她曾去过一趟深圳,那里的无障碍设施和市民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深深吸引了她。
她在深圳的老街上租了一个店面做电视购物,因为语言不通,一直惨淡经营。很快从家带来的钱都花光了,李方每天只能靠吃白米饭度日。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她得知台湾某化妆品公司要在深圳招代理商,这个公司的产品很受欢迎。“我必须拿到这个项目才能翻身。”李方找到了该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直言不讳地说:“我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我甚至站不起来,但是如果您让我代理这个产品,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李方的坦诚和坚强深深震撼了陈先生,在众多代理商候选人中,陈先生最终选择了李方。“我看上的就是她自强不息的精神。”事后陈先生解释。
取得代理权后,李方便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从早7点到晚12点,中间从不休息,一天两顿都是盒饭,惟一能动的左手累得抬不起来,她就用脖子夹着电话联系客户。“那时我只能全力以赴,我身上背负着别人对我的信任。”李方回忆道。
之后,李方的事业迅速发展,在电视台承包栏目,还开了装饰公司。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仅有了汽车,还在深圳华侨城购买了住房,她的装饰公司排到了本行业的第22位,她的公司也搬到了深圳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地王大厦”里办公……
返回太原证明自身价值
就在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李方又决定又来太原发展。“在深圳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回家乡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李方说。
回太原后,她开办了博艺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后来又开始做《企业家》周刊,在这个周刊里,每期都会报道一位残疾人自强的故事,她还将报纸捐给残疾人。她说,残疾人看了报纸会受鼓舞,虽然有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做什么事情,但她仍然希望这种星星之火可以帮助他们度过黑夜。
如今,她在家乡建了一座希望小学,还修了一个街心公园。“我残而不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同时,我还能帮助到别人,我想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李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