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爱没有“下滑线”
2009年07月05日11:29 深圳晚报
图为“小冬冬”为大家演唱《千里之外》。 本报记者张少琼摄影报道 昨天上午虽然下着雨,可罗湖义工联组织的游玩活动如期举行,近百义工把罗湖一些社区中的残疾儿童带到红树林滨海生态公园游玩。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是罗湖义工助残队的基本课题,除了这些,他们还主动到残疾儿童家里展开 “二帮一”、“三帮一”、“四帮一”教学服务,一些儿童在他们的帮助下变化很大。 “光仔”能抓起1角硬币了 昨天上午,记者在红树林公园见到了残疾儿童“光仔”和“小冬冬”。22岁的“光仔”是个脑瘫儿,现在经过义工“彭彭”和“大吴”半年多的训练,已经可以拿起一角钱硬币,并有了一年级的文化水平。“‘光仔’很活跃的,因为行动不便不能到外面去,他妈就把他放在门口的走廊上,他看着外面走来走去的邻居,会主动跟扫地的、收纸皮的打招呼,他很渴望外面的世界。我们介入后主要训练他手的能动性,这样有助于他大脑的进一步发育。刚开始他的手非常僵硬,连抓东西都不会,我们一周两次上门训练他抓东西,从抓指甲钳开始到抓一元的40多个硬币,每天重复3遍,现在他抓一角钱的硬币都很自然轻松了!” “小冬冬”勇敢唱出“千里之外” “小冬冬”这个12岁的大帅哥站在记者面前,记者都比他矮了半截,要仰起头才能看到他的脸。听说他打起篮球来像明星,不过他反应慢半拍,讲话口齿不灵,虽然已在上小学六年级,可比同年龄的小孩却落下了许多东西。现在“小冬冬”经过义工王媛的帮助,已经会讲《三国演义》的一些段子了。昨天,他主动给大家唱《千里之外》,也在记者面前豪爽地讲“空城计”,十分可爱。 爱心没有“下滑线” 在义工们眼里,这些儿童都是“小天使”,助残队的义工们也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辛劳,如“彭彭”和“大吴”每周要辅导4个残疾小孩,“光仔”、景贝南的“小美美”以及布心的脑瘫兄弟俩,她们每周都要安排3个上午和3个下午的时间去帮助这些小孩们,她们要比其他人付出多几倍的耐心和智慧。而当记者采访她们时,她们甚至连名字都不想报出来,说这是她们坚持的理念。她们的爱心和激情没有“下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