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晶 06-27 09:01:16 来源:农民日报
6月25日,国际禁毒日的前一天,上午十点,北京陶然亭公园湖畔。
这里,有的人在散步、有的在跳交谊舞,其乐融融。一群热热闹闹正在竞走的人,引来很多人的观看,竞走的有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个个走得满身大汗、奋勇争先。
参与竞走活动的人全是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的受治者,换句话说,他们以前都吸食过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宣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第一门诊部联合主办。美沙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毒品和艾滋病形影相伴?新型毒品又有哪些危害?针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美沙酮可有效治疗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成瘾
阿文(化名)已有17年的海洛因吸龄了,1992年,做生意挣了钱的他,一次与朋友吃饭时,受诱惑开始吸食,“主要出于好奇,那时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就觉得刺激”,这些年来前后花了150多万元,家产都花光了,离婚时,孩子判给了老婆,真正是“妻离子散”,老母亲也被气得添了好多病,说着,阿文的眼眶不仅有些湿润。
个子高高的阿文看起来精神乐观,在整个竞走活动中不断招呼其他参与者,刚开始还以为他是工作人员。阿文告诉记者,他服用美沙酮已有半年时间了,是朋友介绍来服用的,现在身体胖了,人也有精神了,即使看到别人吸食海洛因,也一点不“想”了。
“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之一。使用美沙酮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可减轻他们对此类物质的依赖,并减少由此引发的疾病、死亡和违法犯罪。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成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治疗方法之一。”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北京宣武区疾控中心信息艾滋病科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据了解,阿片类物质即指从植物罂粟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鸦片、吗啡和海洛因。专家指出,吸毒已被证明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常常出现反复,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都产生极大破坏。
服用美沙酮可有效控制阿片类戒断症状24~36小时,且副作用较小,比较常见的是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和口干、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发生比例也比较小,约10%左右的人在开始服药时会出现上述副作用,但大约2-3周后,症状会逐渐消失,无长期毒副作用。
北京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部有10家,服用药物时,每天只需10元、也只需服食一次,现在各门诊部有的每天门诊量50~60人、有的150~160人不等,饮用者都反映效果良好。
毒品与艾滋病形影不离
吸毒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渠道之一。据2007年我国最新艾滋病评估数据显示,1985-2006年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传播途径构成中,静脉注射毒品为40.5%,居首位,其他途径,如采血传播为22%,性传播为13.8%。在2007年新发感染者和病人中,静脉注射毒品也占到了29.4%。
为何吸毒者易得艾滋病?专家解释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静脉注射吸毒者经常出现共用针具现象,会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另外,吸毒也是个吸钱无底洞,没有钱买毒品了,很多人主要是女性就会去卖淫,也会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
“以前毒瘾上来了,顺手抄起针管就用,哪管是谁的。”一名服用美沙酮的治疗者说。共用针具成因比较复杂,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研究发现共用针具,有的是因为没钱或省钱,有的是着急注射,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共用针具还是哥们义气的表现。
对于共用针具行为的干预措施,专家介绍,首先是加强健康教育,使其主观上认识到共用针具可以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多种传染病,从而发生行为改变;另外实施清洁针具交换项目,使他们减少共用针具行为也是一项有效措施。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治疗方法是对于吸毒造成艾滋病问题的两个有效策略,也已成为我国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有人质疑,给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岂不是纵容他们吸毒,对此表示不理解,专家指出,让吸毒人员预防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最好的办法是让其戒毒,但戒毒是非常困难的,生理上的瘾易戒,心理的瘾难除,据研究,90%以上的吸毒者在半年之内会复吸,因此单纯用戒毒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不切实际,清洁针具交换可谓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现在北京的清洁针具发放,基本为免费发放,也多依托在美沙酮门诊部开展,发展美沙酮受治者为同伴教育员和针具发放者,因为吸毒人群非常隐蔽。”宣武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新型毒品应引起重视
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成瘾能通过美沙酮服药治疗,但美沙酮对毒品界的“后起之秀”———新型毒品则束手无策。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人误认为新型毒品不是毒品、不会上瘾,也不损害身体。
据了解,新型药品是相对于海洛因等传统药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可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使人产生依赖,主要有冰毒(摇头丸)、K粉、迷幻蘑菇、强力胶等,多见于娱乐场所,在西方又被称之为“俱乐部药物”和“舞会药”。
“海洛因是镇静类药品,吸毒者一般是吸毒前犯罪,为获取赌资去偷、抢、夺。新型毒品吸食者则是吸毒后,由于无法抑制的兴奋发生犯罪行为。”专家指出,新型毒品会诱发使用者的性冲动,增强性能力,而且使用者往往采取多次、交换性伴侣甚至群交的方式,并很少会用安全套。这等于给艾滋病病毒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温床。
另外,就毒性来说,新型毒品只要一次或几次过量使用就可导致急性精神障碍,长期使用会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其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调查中发现,在很多娱乐场所使用新型毒品被打上时尚、前卫的标记,很多人经不住诱惑,被朋友、同学等人拖下了水。”专家指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危害一定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堵住第一口是关键。”专家指出,“毒品不能尝,尝了就戒不了了”,成瘾之后,会使得人体代谢以及脑部结构发生变化,不是说有坚定的意志想戒就能戒的,因此青少年要特别注意,离毒品远点再远点,不要过分自信你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