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因何更具危害性?
2009-06-26

2009-6-26     作者:科技日报 记者 李颖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据报道,北京市东城警方今年已经破获运输贩卖毒品中冰毒、麻古、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占收缴总数的99.6%,而这些毒品的使用主要在城市娱乐场所。请关注——

  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如有些人说的成瘾性小,不易产生依赖性?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禁毒战略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副所长、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刘志民教授等专家提出新型毒品成瘾性危害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新型毒品“娱乐化”

  刘志民指出,“新型毒品”不是医学术语,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其中也包括一些可供医疗使用的管制药品。

  据介绍,新型毒品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容易造成暴力犯罪。

  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新型毒品“娱乐性”的假象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毒”的本质,这也是新型毒品蔓延的重要原因。

  刘志民强调,可以预计,冰毒等新型毒品的流行与滥用,势必会促进包括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新型毒品更具欺骗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2.2%,而最小的吸毒者甚至还不到10岁,青少年已成为中国吸毒的主要高危人群。

  公安部禁毒局一名高级官员透露,从近期查获的案件情况看,吸食新型毒品群体的低龄化趋势在加快。目前,娱乐场所摇头丸、K粉等毒品滥用人群不断增多,一部分低龄青少年逐渐成为侵害对象,不分职业,各行各业都有。

  这名官员还透露,涉及新型毒品的场所也在不断扩大,吸食摇头丸、K粉等毒品场所由迪斯科舞厅、KTV等逐渐向茶艺吧、咖啡厅、酒店、宾馆等场所蔓延,甚至出现了家庭派对群体吸毒的现象。

  “如果说毒品流行初期好奇心成为滥用毒品的主要原因,那么现在年轻人在初次使用毒品的时候,更多是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北京军区总医院药物依赖防治中心主任陶然认为,新型毒品之所以被年轻人使用,主要因为它兴奋感强,尤其是娱乐场所的灯光刺激、声乐激发、群体效应使得使用者显得更加活跃。同时新型毒品由于是化学合成品,与海洛因等植物提取品相比生产更容易,价格更低廉,服用更方便,所以被广泛使用。

  “其实,新型毒品对身体的伤害一点也不少。”陶然介绍说,新、老毒品只是反应快慢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没有差别。实际上,同等剂量的新型毒品比传统毒品毒性和成瘾性更强烈,服用这些毒品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急剧上升、心血管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另外,如果连续使用这类兴奋剂,会导致人脑的神经细胞受到严重损伤,甚至退变,导致精神病发作,机体的其他系统功能也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

  新型毒品可致精神病

  中国药物依赖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杜万君长期从事对吸毒患者的治疗,据他介绍,近年来因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出现戒断反应的人明显增多,基本上都是20—40岁,有大学高材生、外企职员。他说,与海洛因相比,新型毒品更多的是引起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这与其药物成分有关。

  “成瘾性小是相对的。”杜万君介绍说,即便用于戒毒的替代品美沙酮也属于毒品范畴,它的作用和海洛因基本相似,但是作用时间比海洛因长,依赖性比海洛因低,这样注射以后不会产生很痛苦的感觉,这个药物作为替代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作用。但它本身也有一定的依赖性,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逐步减小使用量。

  “口服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同样会导致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杜万君说,新型毒品的兴奋剂和致幻剂很容易激发性欲,而且一般是在群体性娱乐场所使用,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的几率很大,很容易导致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

  对于毒品可以减肥的说法,杜万君表示,所有的兴奋剂都有减肥的效果,因为兴奋可以增加身体消耗,同时抑制食欲。但是长期服用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紊乱、体质下降,同时出现抑郁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所以用吸毒来减肥是非常危险的。

  科学戒毒最重要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科学戒毒的主要措施包括:普遍采取治疗、教育、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综合的生理和心理矫治;公安和司法机关分别制定了对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实行等级化、规范化管理的有关制度;卫生防疫部门与禁毒部门密切合作,在戒毒所开展了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一些戒毒所建立了艾滋病监测点和检测系统等。

  广州白云自愿戒毒中心心理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李凌则强调,要通过心理治疗来达到戒毒目的。“首先,为患者进行各方面心理测试诊断评估,然后根据测试评估结果,结合患者主诉问题和治疗期望,与患者共同制定一个个体化的心理治疗计划和方案,有些也会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李凌介绍说,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同,其治疗方式也是多样化的,通常采取精神分析、完型治疗、人本主义疗法、各种小组治疗,配合沙盘治疗、音乐治疗、物理治疗、禅修治疗等,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工娱治疗,恢复社会功能;后期则与患者及其家属一同拟订出院计划,包括协助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供回归社会建议等。待患者出院之后,医生还会对其定期随访,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重回健康生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