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达70% 新型靶向药物出现
2009-06-25

2009-06-25 13:48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广州日报讯 (记者张青梅)众所周知,血液系统的疾病诊疗一直是医学上的难点,其中,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更是两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血液疾病。中高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不到一年,有1/3的高危患者会在临床上会转化为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其生存期更是只有寥寥数月。因此,不少患者认为,患了这两种疾病,几乎是被判了死刑。日前,在一个有关血液肿瘤疾病的健康教育活动上,国内知名血液学专家共同分享了国际上治疗的最新成果,记者了解到,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出现了新的曙光。

  目前, MM在国外的发病率位居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二,患者多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有3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5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血液恶性肿瘤的一种,是指某些因素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所引起的一组以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中一系或数系血细胞减少,及形态异常和免疫功能、止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亚太地区是MDS的多发地区,在中国,MDS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而且现在发病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介绍,“中高危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不到一年,有1/3的高危患者会在临床上会转化为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其生存期更是只有寥寥数月。”目前,MDS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或某些因素如病毒性肝炎、肿瘤放化疗后及一些细胞毒类药物有关,其病症也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据悉,MDS一直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没有统一的诊疗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院长王建祥教授表示:“长期以来,MDS的治疗一直是血液界的棘手地带。直至2004年,随着去甲基化药物的问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的治疗才显露出一丝曙光。”据悉,去甲基化药物已成为美国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治疗MDS的优先推荐药物,它能够延迟疾病的进展时间,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另外,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它的安全性更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