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应对策略之我见
2009-06-18

2009/6/18/11:06     来源:慧聪教育网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加,自身心理和生理的许多欲望增多,且一时得不到满足,又加之他们对其自身的变化并不认识,也不会处理,于是焦躁易怒。这些自身性意识的压抑便会产生一种情绪反应,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社会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止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

        一、树立人性化的育人理念

        孩子是受尊重的人。父母和老师要克服长幼尊卑、师道尊严,树立民主的理念,以平等的心态,以朋友的角色,走进孩子的心房,多与孩子倾心交流与沟通,多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的内心不再孤寂,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唱就唱,让他们把快乐与我们分享,把忧伤向我们倾诉。

        二、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以自我品德与人格来触动感化学生,真诚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有效转化;其次,要认真研究逆反心理的特点,激励学生的上进心,爱护其自尊心,满足其合理的需求,诱导其行为,消除其逆反心理;再次,针对这类青少年学生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严格要求与关怀体贴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的教育。

        三、开拓多种途径,综合疏导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置于社会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应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引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社会、自己与逆境,提高自我疏导逆反心理的决心与能力,改变学校、社会与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相互沟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自尊、自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情绪的调控

        学生要了解自己在青春期里的变化,要有心理准备,尽量学会去调节和控制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逆境时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试图寻找一种合理的宣泄方式,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融洽同学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个“心情计划”,将自己的好心情储存起来。可以读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或做些体育运动;也可外出散步,亲近大自然;多听听有关虫鸣鸟叫、海浪波涛的音乐,让自己在想象中完成心灵之旅……。必要时可请教心理医生,做好咨询,从容应对。

         认真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求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方法得力,恰当处理,就可兴利抑弊,使其由消极转化为积极。(山东省滕州市滕北中学 沈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