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清华大学六亿经费不岀大成果 此言不正确
2007-01-25
核心提示:1月24日,杨振宁应邀澳门科技大学作讲座。杨振宁说道,“有人说,国家近些年,每年给清华大学等六亿人民币的经费,也不见岀大成果。此言看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不正确的。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要有积累和传统,任何的科研不是靠一天或几天可以完成的。


杨振宁

一月二十四日,著名物理学大师杨振宁教授在澳门科技大学作题为“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演讲。杨振宁教授是应邀来澳门科技大学参加2007《科技大师系列讲座》的。精彩的演讲感染了全场听众。中新社发史利 摄

中新社澳门1月24日电 澳门科技大学的学生提问,请杨振宁教授谈谈多次提及关于“中国人有很高素质”的内涵。

“很多人关心中国血统的人,在世界各国做科研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本土为什么还没有?主要原因是发展中的中国投入科研的资源还不足,我相信二十年后中国本土会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有人说,国家近些年,每年给清华大学等六亿人民币的经费,也不见岀大成果。此言看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不正确的。这个数字只是美国一个研究所的经费,美国有几百个研究所,而且一做就是五十多年;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要有积累和传统,任何的科研不是靠一天或几天可以完成的。

“我是根据中国经济成长的速度与中国学生的素质综合考虑,得出二十年以后中国本土会产生诺贝尔奖得主的结论,我希望能够看到这一天。”杨大师如是回答。

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四时半,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应邀在澳门科技大学作《二十一世纪的科技》讲座。近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围绕“旧邦新命――中国科与技的关系”展开。杨大师认为,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科技重点将向“技”的方面倾斜;三、四十年后,中国必成世界级的科技大国。

以后半小时许的台上台下互动式的问答,让听众爆满的澳科大D座会议厅气氛更加热烈。八十四岁高龄的杨大师,身着深灰色西装,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回答问题,不时地离开讲台,在主席台上走动。他敞开的上衣,露出枣红色的羊毛背心,显得分外精神和富有活力。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先生说,杨振宁教授到科大作报告是对全校师生的激励和鼓舞,今天的讲座受到全校师生的追捧,科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喜气洋洋,学生们为能够目睹先生的风采,下午三点就在会议厅前排起长龙。杨振宁院士的成就与声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不过,坐在记者旁边的澳科大学生会通讯社“小记者”,还是透露岀了一点点的遗憾:二年前,杨大师建立“八二与二八”的美好姻缘之另一半翁帆女士,今天未出现。 记者:黄鸿斌[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