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个残疾孩子共有一个家
2009-06-12

2009年06月12日02:43  天津日报

  人物 平凡人平凡事 朱贻中

  早听说河东区向阳楼街有个精神智力残疾人工疗站,那里有一个朱站长,他像父亲一样关爱着工疗站里的残疾孩子们。工疗站就像37个残疾孩子共同的家,这里天天充满笑声和快乐。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这里,见到了老朱和他的37个残疾孩子。说起朱贻中,今年49岁了,自己本身就是个肢体残疾人。2006年3月,向阳楼街工疗站在全市率先成立,街道办事处的居民科王宝松想到,老朱虽然肢体残疾,但头脑灵活,又是个热心肠。就这样,老朱当上了管理员,一干就是3年多。老朱给了这些精神残疾孩子们父亲般的关爱,也品味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以前我是个靠政府吃饭的人,现在我能为别人、为社会做点儿事了。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

  昨天,记者刚来到向阳楼街工疗站,立刻被这里融洽的气氛所感染。不大的房间里,聚集着30多位精神、智力残疾人。由于另一个工疗站的管理员袁建玲这几天刚做完手术在家休息,所以两个工疗站的人都聚在老朱这里。孩子们有的在给超市加工纸袋,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听音乐,还有的在楼间空地上跟启智学校的陆老师学跳舞……

  李伟是个智残儿,26岁了,见到记者便叫阿姨,听说是来采访他们的,显得格外兴奋,主动站起来表演节目,先朗诵了一首长诗《我心飞翔》,接着又说了一段快板。可谁会想到,性格开朗活泼的李伟,3年前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李伟的母亲说:“他过去特别怕见人,只要有客人来,就躲起来,客人走了才敢出来。有时候半个月闷在家里不出来,还时常发脾气。当时我们是又着急又无奈,幸亏有了工疗站,有了朱伯啊。”的确,有了老朱,工疗站就是快乐的家,朱伯就是他们的父亲。问到老朱是用什么办法治愈孩子们受伤的心时,他回答说:“其实很简单,将心比心,你对他们好,他们自然会对你敞开心扉,你就可以解开他们心中的枷锁。我也是残疾人,经历过被别人歧视的痛苦,我非常理解他们。”

  谁都知道,这些残疾孩子其实很难管,太迁就他们了,就不听话,给你调皮捣蛋,又打不得骂不得。平时,朱贻中和袁建玲就一个唱红脸儿,一个唱白脸儿。曹跃就是个“小淘气”,刚来时,不是跟这个闹,就是把那个惹哭了。老朱就连哄带吓唬:“再闹,就告你爸妈,把你领回去,扣你糊纸袋的钱。”经过老朱的调教,曹跃不但不淘气了,还热心帮大伙儿干活,看见工疗站的窗户坏了,主动跑到居委会找人给修好。

  工疗站里每个学员都有个性,有时控制不住情绪,为此,老朱还没少挨打呢。一次,一个精神病学员情绪有些浮动,老朱给他家里打电话,要求来人接走治疗。就在临走的瞬间,那个学员伸手给了他一巴掌。转天,他依旧和蔼地面对这个学员。他说:“他们有时控制不住自己,正因为这样,才不能跟他们计较,要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他们才会接受你。当然,还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恩威并施’才能够管理好他们。”

  老朱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护犊子”,有谁敢欺负他的孩子,他能跟人家“拼命”。一次,王福在公园玩,陷进一个无盖井里,腿磕破了,当时在场的人害怕受到牵连,没有人管。老朱知道了,顿时火冒三丈。周围的邻居都说,这群孩子遇到老朱算是有靠山了,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们了。

  临别时,老朱对记者说:“他希望能多办些这样的工疗站,让残疾人都能拥有属于他们的家。”记者 梁素梅

来源:新浪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